【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情侶木工室復興香港製造 宣揚手作人性化

發佈時間: 2022/06/24

香港木匠行業曾經有輝煌的過去,惟隨着香港發展趨向注重金融和服務業,令這港人曾引以為傲的行業日漸式微。

有年輕情侶偏向虎山行,以小本投資創立手作木製品工作室「從木工作室」,期望以木製小手作吸引更多人關注木匠行業,復興這曾風光的香港製造,宣揚手製品人性化。

讀書時主修讀飛機工程的陳健維(Andrew),畢業比賽時製造一輛模型飛機,有機會接觸不同木材,探索後便愛上木工,為踏入木匠行業埋下伏筆。畢業後,Andrew沒有繼續往飛機工程方面發展,卻成為了小提琴復修師。「我從小開始學習小提琴,加上當時很喜歡研究木材,更希望能往木工方面發展,決定在熟悉的範疇,開始學習木工技巧。」

擔任小提琴復修師一年半後,Andrew希望跳出舒適圈,趁年輕嘗試更多新體驗。與對香港歷史和文化情有獨鍾的女友麥希燁(Hillary)商討後,兩人決定2021年底以2萬元創辦「從木工作室」,把香港的特色文化刻劃於木製品中,將兩人喜愛的事物合二為一。

Andrew坦言,在創業路上,因為有小提琴復修師的經驗,也有人脈可協助購入原材料及尋找資源,刨木打磨這些「鬥木」過程也難不到他。反而如何為作品定價卻相當頭痕︰「這都是手作人常見的問題。」他解釋,每件作品都花長時間製作,但定價太貴沒人願意購買;太便宜或以內地電商平台的產品價格作標準,又難以營運工作室,也令他覺得︰「我的作品好像沒有甚麼價值。」

積極製不同類作品 加入本地特色

他直言,深明投身這行業不是為了賺大錢,只希望本土手作能得到重視,「香港生活節奏急促,凡事講求快、靚、正,往往留意不到手製木工的溫度、人性化及獨一無二的價值。」他強調,手製的木製品與機械製作的相差很遠,以機械大批量製造的木製品不能做出獨特的紋路;手製品因為用雙手鑿、鋸、刨及雕刻,也可以拼木,所以每一件作品都是獨特的。

被問及有否出現放棄的念頭?Andrew笑言當初曾為「都市人不懂欣賞手工藝作品」感到失落,但後來覺得「傷心抱怨下去都沒有用」,反而更有責任要扭轉情況。

所以他改變心態,採取更積極的態度去製作不同類型的作品,例如有傢俬類的咖啡茶几;廚具類的托盤、切菜砧板等;配飾類的項鏈、手機殼等,並將一些具備香港特色的圖像如︰香港地圖、電車等,雕刻在木製品上,希望總有一款能夠吸引港人去欣賞及多了解本地製造的木工。

客戶一些細微的舉動,能夠化成他堅持木工的動力。早前有客戶因朋友移民,急需訂製一個筆筒,他隨即趕工,「當看到客戶收到時,他臉上那滿足的笑容,我覺得好鼓舞。」

盼留「集體回憶」

從木工作室創辦人陳健維(Andrew)希望大眾多欣賞及了解「香港製造」,其夥伴兼另一創辦人麥希燁(Hillary)則希望港人深刻地記住香港特色建築,以及具歷史價值的產物。兩人決定兩者合二為一,從作品中說話。

對探索社區歷史以及文化有極大熱誠的Hillary,一直很希望透過藝術設計向大眾揭示本土歷史,「當時Andrew希望製作木製品,我想如果只做普通木器,難在市場中突出,我提議將香港文化加入作品中。他一方面能展現木材的美,我又可以分享各個社區的背景故事,一舉兩得。」

接下來,她計劃會到香港18區走一圈,希望在各區找到值得保留的事物,再將這些「集體回憶」刻畫在不同製品上。她指:「香港事物變遷太快,我希望能盡一分力,讓大家記住各區樣貌及風情。」

記者︰曾曉汶

美術:鄧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