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公院年流失3100醫護 擬引入大灣區醫生 首批聘5至10人

發佈時間: 2022/06/24

公院醫護過去1年流失3,100人,醫管局主席范鴻齡不諱言,情況令人非常擔憂。為紓緩人手緊張,醫管局擬今年下半年內推出「大灣區醫生交流計劃」,冀於大灣區三甲醫院引入有經驗的內地醫生到本港公院服務,首批料招聘5至10人,正與廣東省衞健委磋商,相信曾援港抗疫的內地醫生有優勢,料每人在港逗留約1年,強調做法要符兩地法規,且需經醫委會審批有限度註冊。

范鴻齡昨在醫管局大會後指,截至今年4月,過去12個月約有500名醫生及2,600名護士離職,流失率分別達7.9%和9.5%,情況「令人非常擔憂」;離職主因為移民、轉職到私營醫療系統、或「想休息一下」。而局方早前將退休年齡上調至65歲,成功令960名醫護及專職醫療人員留任;另266名原定本年度退休的醫護亦答應留任,佔退休者的78%和51%。

曾援港抗疫人才優先

局方亦計劃下半年內推出「大灣區醫生交流計劃」,冀於大灣區三甲醫院引入有經驗水準的內地醫生,首批冀招聘5至10名西醫到本港公院服務,待遇與本港醫生「一視同仁」。范指,正與廣東省衛健委磋商,冀內地能作推薦,尤其曾援港抗疫的醫生,「他們熟悉本港運作,更易配合」。

范坦言早有「心儀名單」,惟部分內地醫生「身居要職」,十分繁忙,相信要用輪替制,每人在港逗留不逾1年。范強調,聘用內地醫生要符兩地法規,且需經醫委會審批有限度註冊,「有限度註冊本身不限學府,先揀人再由醫委會審批」。他指,不存予醫委會壓力,亦與海外醫生認可醫學資格制度無衝突。

對內地醫生在港僅曾治療新冠患者,廣泛「睇症」會否有困難,范料首批人數少,可慢慢磨合,未來不排除再聘內地中醫及其他職系人員,惟先決條件是不影響優先招聘本地培訓醫護原則,亦不影響現職醫護升遷機會,「只為增加人手,且會多管齊下,不是單靠大灣區醫生填補。」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凌霄志指,醫管局聲稱計劃屬暫時性,目的是為「交流經驗」,目前只能期待及信任醫委會能把關,促局方要確保新聘內地醫生為編制的額外人員,相關臨時職位不影響本地醫生招聘及培訓。至於語言問題,凌指改變現有公院電腦系統不切實際,認為內地醫生來港若純為交流,應學習熟悉本港系統。

另醫管局昨通過「員工低息置業貸款計劃」,入職滿3年且享房屋福利員工,最多可借600萬元買樓,還款期最長20年,還款利率為1厘,最快今年底起接受申請。范否認計劃是「綁住員工」,強調「借錢後做滿5年離職無懲罰。」此外,醫管局學院最快會在明年初成立,冀培訓更多人才。

記者︰脫芷晴

美術:顏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