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疫中情】不在醫院的護理工作

發佈時間: 2022/07/01

大家好,我是一名精神科註冊護士。今年2月初,我由醫院調配至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工作。

在竹篙灣工作,可說是別具挑戰。除了與負責的政府部門、承辦商等磨合,隔離設施在疫情高峰接收大批輕症新冠病人,亦令人手比例相對緊張。盡管如此,每名醫護人員都盡力運用手上資源,為接受隔離安排的市民提供適切醫療服務。

每天面對不同個案,要說最深刻的,莫過於那一次……

當日,一名70多歲婆婆致電求助熱綫,同事甫接通電話,話筒另一端便傳來淒涼哭泣聲︰「你們很『無陰公』,困住一把年紀的老太婆!我已接種3針,你們再不放我走,我就報警!四面都是牆,我還是撞牆罷了!讓我死吧!嗚嗚嗚……」同事考慮到病人有自殺傾向,遂將個案轉交精神科護士跟進。

我接手後,一直細心聆聽婆婆長達20分鐘的哭訴,並評估婆婆的情況。在可控情況下,我最後梳理出困擾着婆婆的核心問題--沒有熱水洗澡、沒有垃圾袋和紙杯供應。我慢慢紓緩婆婆情緒,並答應她會立刻轉介有關部門處理。

30分鐘後,我再致電婆婆,話筒傳來的語氣已明顯緩過來。「謝謝姑娘,原來是我不懂按熱水掣,剛才有位哥哥進來教我,桌上的飯盒垃圾亦已清理!」「婆婆,你滿意就好了。不如你聽聽我講解社區隔離設施的出院條件?」「好呀!請說!」

醫護人員在這裏工作付出不少努力,我們每一名醫護人員,即使面對時刻變化的環境,仍會盡力為市民提供最合適的醫療服務。

每次目睹市民完成隔離或病人康復後,面帶笑容登上旅遊巴回家,我都感到十分欣慰。正正是這份滿足感,驅使我們每一位醫護人員繼續在這裏與大家一起度過難關。

(疫情嚴峻,公立醫院前綫醫護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身邊也有不少的小故事,就讓大家分享,同行抗疫。)

撰文:葵涌醫院註冊護士(精神科)張潤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