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精神健康 │ 至親離世深陷「複雜性哀傷」 頓失唯一依靠者高危

發佈時間: 2022/07/21

面對至親離世,難免令人傷痛,早前便有婦人因丈夫猝死,難忍哀傷而輕生的悲劇。有精神科專科醫生指出,常人面對喪親哀傷多數會持續半年,期間縱有失眠、茶飯不思亦屬正常。惟當哀慟一直不消退,持續有抑鬱、幻覺及自毁傾向,便可能是「複雜性哀傷」。有病例是長者喪妻後,表面如常社交飲茶,實際卻不接受伴侶已逝,在家自製「亡妻人偶」,為它穿衣打扮,甚至「同吃同睡」。

「複雜性哀傷」高危人士 ↓ 點 擊 圖 片 放 大 睇 ↓

  • {{hket:inline-image name="photo.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722OG1-G00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722OG1-G00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722OG1-G00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722OG1-G00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722OG1-G005.jpg"}}{{/hket:inline-image}}

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指,學界將哀傷分作5個階段,即「否認、憤怒、懇求、沮喪、接受」,喪親者初期會因不懂反應,而表現麻木,甚至隱約覺得不是事實。其後會對至親離世感到憤怒,並會自責「點解死嗰個唔係我」。接下來多數會出現失眠、無胃口等抑鬱表現,輕微幻覺亦未必是病態,「例如會聽到亡者聲音,不少人更會出現『明明佢死咗,點解會在對面馬路見到佢』等情況。」

哀痛持續逾半年

張指,上述情況若在半年內慢慢消退,仍屬正常。惟哀痛情緒若持續超過半年,出現過份自責、輕生念頭,便可能屬於「複雜性哀傷」。他指,「複雜性哀傷」多出現在與死者關係親密人士身上,他們多是彼此唯一依靠,一旦失去至親便容易陷入孤立狀態,「例如無子女的老夫婦,或與親戚關係疏離者」。另外,摯愛因意外、急病突然離世,亦屬高危,「相關情況不似久病或年老離世,遺屬缺乏心理準備,更難接受。」

有長者將人偶當成亡妻

若果與死者生前存在衝突、遺憾者,喪親後或更自責,張說:「例如怪自己當時為何鬧死者,現在已無機會道歉;或本身答允死者去完成某件事,但未做好對方已逝,無法再彌補。」他指,有病例是長者喪妻後,表面仍如常落街飲茶、社交生活看似正常,實際上卻未能接受妻子已離世,在家中為人偶穿上亡妻衣服,「會一齊瞓覺,煮飯時準備雙筷,還會為它拿拖鞋,令旁人聯想是否出現『靈異事件』,後來發現老翁精神不妥才建議他求醫。」

張補充,有數據指,約4%喪親者受複雜性哀傷困擾,當中以女性更易出問題。他建議,親友應盡量陪伴新近喪親者,避免讓遺屬獨處,免加深孤單感,「若發現遺屬會交代財物分配、委託照顧寵物,便是警號,要加倍留神。」

喪禮儀式 助走出傷痛

張漢奇指,喪禮和拜祭等儀式,能協助遺屬走出傷痛,「像傳統的頭七、三七、五七、尾七,便是很好的過程讓人逐步接受摯愛已離世,過去靈堂守夜亦確保親友可守候在遺屬身旁,作情緒支援。」

 

精神壓力︳拆解疫下焦慮過度引致健康問題 醫生:無論男女都有機會患情緒病,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脫芷晴

責任編輯:林子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