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胰臟癌較惡? 臨床確診個案多見中晚期 標靶藥物開啟治療新階段

發佈時間: 2022/08/05

要數癌症殺手,不得不提胰臟癌,雖然它在癌症死亡人數並非位列頭三甲,但此癌症以較難醫治、較惡、存活時間較短而「聞名」。臨床腫瘤科專科謝耀昌醫生說,由於不少胰臟癌發病時已屬中晚期,如果不適合做手術的話,以往非手術治療的成效一般,而且可以運用的治療方法亦不多,使存活時間不理想,以上正正是胰臟癌令人畏懼之處。近年胰臟癌進入新治療階段,已出現有效的口服標靶治療。謝耀昌醫生舉例,只要患者能及早驗出胰臟癌帶有BRCA1/2基因突變,其中一種治療選擇是可在一線化療後使用PARP抑制劑作維持治療。

謝耀昌醫生說,胰臟癌的高危因素眾多,根據臨床觀察,最常見的風險因素包括年紀,大多數的胰臟癌發生在年齡65歲以上的人士,此外,不少胰臟癌患者也同時患有糖尿病。其他因素還有男性、吸煙、超重、長期過量進食動物脂肪和少吃蔬菜和水果等。

胰臟癌病徵視乎腫瘤位置
胰臟癌患者會出現甚麼徵狀,取決於腫瘤位置。謝耀昌醫生解釋:「胰臟位於胃部後方,分為胰頭、胰頸與胰尾,如癌細胞生長於胰頭,明顯的病徵是腫瘤堵塞膽管,致膽汁難以進入十二指腸排走,體內的膽紅素就會增加,使患者患上黃疸病。患者的眼白和皮膚會發黃、皮膚痕癢、尿液顏色轉深等。」

如癌細胞生長於胰頸或胰尾,患者則會在較後期才有較明顯病徵。當腫瘤一直生長,體積大至壓迫附近神經線,才會出現腹部或背部疼痛,謝耀昌醫生說,不少長者也會以為痛楚是普通痛症而不以為意。更要留意的是,如果腫瘤不堵塞膽管或不壓住神經線,患者往往更難以察覺異常。

胰臟癌患者存活期較短
手術是治療胰臟癌的一個重要方案,謝耀昌醫生形容基本上「切得到才根治到」,但當病情發展至有黃疸病或膽管堵塞時,基本上已屬於不適合進行手術的階段, 只能以電療或化療盡量控制癌細胞。「根據臨床上觀察,一般未有擴散但已不適合進行手術的患者,存活期約兩至三年。但如果不幸已擴散的話,患者約一年多便離世。」

部分胰臟癌患者帶有BRCA1/2基因突變
胰臟癌手術以外的治療有限,大多為化療和電療,而在其他癌症廣泛應用的標靶治療,以往在胰臟癌的領域卻非常有限。謝耀昌醫生說,近年醫學界終於有突破,胰臟癌患者可以使用標靶治療,可較具針對性地攻擊癌細胞。謝耀昌醫生說:「現時胰臟癌已進入了新的治療階段,標靶治療的出現,即使不幸患上胰臟癌,也有機會得到適切治療控制病情。」謝耀昌醫生最後提醒,胰臟癌有不同治療方案,各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醫生討論,再按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病情、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