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新水耕種植科技 全天候生產3種高營養農作物

發佈時間: 2022/07/27

水耕種植或成未來農業新趨勢。漁護署與蔬菜統營處合作成立的「全環控水耕研發中心」第二期昨正式運作,引入3種最新水耕種植科技,利用相關技術,可克服本港農地及人手不足問題,成功栽培3種農作物,包括西洋菜、紫白菜苗及金盞花。

中心指3種作物能全年生產,價格相宜,相信市民可負擔。

3種新技術包括「可移動水耕栽培系統」,盡量利用有限工作空間,提高樓面種植面積及產量,可遠端監控、管理種植架的各類環境參數,從而減少農場人手;而「自動化水耕種植系統」則可代替人手,精準進行重複生產步驟,可預先設計好日程,讓機械臂自動播種,播一盤種需時5至8分鐘,部分種植更工序可安排在晚間進行;至於「氣霧耕作系統」,採旋轉噴霧式灌溉,減少用水及種植燈數量,特別適合種植根莖類蔬菜。

網購價與水耕菜相若

漁護署農業管理主任李耀燿表示,6排的「可移動水耕栽培系統」約40萬元,其中「氣霧耕作系統」則須10多萬元。「自動化水耕種植系統」由於與中大合作研發,價格不具市場參考價值。現時已有少量本地農友採用有關技術,而業界亦有意見認為5年內可回收成本。中心相信,若業界需求增,生產商大量生產,新技術價格會大幅降低,從而在市場普及。

中心亦展出近日成功栽種的3種農作物,包括西洋菜、紫白菜苗及金盞花。該3品種本較適合寒冷天氣生長,但利用環控水耕技術則可調節溫度,可達至全年生產。李耀燿解釋,3種作物都經多年測試,適合本地種植,且營養價值高,市民現時可透過菜統處網購這3種作物,價格與一般水耕菜相若,相信市民可負擔。

記者:黎杰朗

美術:招潤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