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肝臟健康|乙肝可潛藏數十年 有機會變肝硬化肝癌 全港7.8%人恐帶菌

發佈時間: 2022/07/29

乙型肝炎病徵不明顯,病毒可潛藏體內數十年,更有機會演變成肝硬化及肝癌。有腸胃及肝臟科權威指,本港35歲以上人口普遍無接種乙肝疫苗,推算7.8%人是乙肝帶菌者,隨着人口老化,未來恐有逾50萬名患者浮現。他指,乙肝多數無病徵,患者易全家感染,待出現眼白黃、面黃、腹痛等病徵時已太遲,促高危人士盡早驗血篩查,以便及早介入觀察及治療。

宜驗血篩查高危人士↓ 點 擊 圖 片 放 大 睇 ↓

  • {{hket:inline-image name="WhatsA_600_600_600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729OG4-G00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729OG4-G00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729OG4-G00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729OG4-G004.jpg"}}{{/hket:inline-image}}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指,乙肝病毒主要通過母嬰傳播,血液及性接觸亦可感染,部分人感染後會終身帶菌,並演變為慢性肝炎,當中約15至40%人會出現肝硬化或肝癌。港大腸胃及肝臟科講座教授袁孟峰指,乙肝最大「殺傷力」是無聲無色,尤其是胎兒或幼兒因免疫系統未發展成熟,病毒可入侵肝細胞核心繁殖,並潛藏數十年,「有帶菌者到50、60歲才發病。」部分人即使有早期肝硬化,亦可能無病徵,「坊間普遍認知的茶色尿液、眼白黃、面黃、小腹痛等,已是較後期的病徵,屆時才介入治療已相當遲。」

袁指,不少港人誤判乙肝是遺傳病,「實際是傳染病,只是多屬早期感染,如母親在懷孕時傳給胎兒。」至於性接觸傳染涉及成人,其免疫系統較強,少於1%人會變成帶菌者,亦多屬急性肝炎。

袁補充,本港在1989年起為嬰兒打乙肝疫苗,母嬰傳播已大減,35歲以下人口普遍有免疫力,僅1至2%可能帶菌。惟35歲以上口因未打針,港大推算全港約有7.8%人帶菌,隨着人口老化,未來數十年或有逾50萬名患者浮現。

另外,出現全家感染乙肝並不罕見,「最常見是1人去捐血,發現帶菌,再帶全家檢查,才知家人已感染。」69歲患者、香港肝康會主席黎宏裕指,當年在海外工作時偶然發現感染,後來證實8兄弟姐妹全部有乙肝,2人更死於肝癌及急性肝衰竭。他為了護肝,除了每日勤做運動,亦避免外出用膳,現時肝功能正常。

袁補充,乙肝帶菌者亦應避免飲酒。另外,高危患者若2次抽血化驗(間距半年)後均陽性,便算確診,其後每半年要覆診1次,檢測病毒水平、肝功能、肝酵素,及癌症指數變化,及照聲波檢查有否腫瘤存在,「若發現病毒繁殖多,便要服抗病毒藥抑制。」

若乙肝演變為腫瘤,增長速度會很快。袁指,以平均值計算,2厘米大腫瘤可在半年內倍增至4厘米,「2至5厘米大尚可通過外科手術切除,再大的話便很麻煩。」而病人若同時有肝硬化,即使腫瘤細,治療亦會打折扣,故及早確診、定期監察很重要。


滴血快測篩查 需時僅10分鐘

袁孟峰指,乙肝目前可經快測篩查,原理類近新冠快測,只需採1滴血檢測病毒表面抗原,需時約10分鐘。而傳統的抽血化驗則需經實驗室,但準確度最高,一般建議高危者最少應做1次抽血化驗。

牙齒健康 │ 常喝酸性飲品 損琺瑯質 致崩牙蛀牙,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脫芷晴

責任編輯:黎家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