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撲熱息痛月尾用完後 不再購入 首認跳過現機制引國產藥 醫管局:情況緊急

發佈時間: 2022/08/02

公院早前使用國產撲熱息痛及抗生素,引起外界關注。醫管局昨首度承認,跳過現有機制引入未經註冊撲熱息痛,但強調政府與衞生署已「知悉」安排。局方解釋第5波疫情用藥量增1倍,加上供應鏈不穩,才從「最快」供港的內地引入藥物;已促港藥廠增產,而國產藥存貨料本月內用完,今次安排是「一次性」。

公院現時引入未經衞生署註冊藥物(下稱未註冊藥),需供應商向衞生署申請進口許可證,及醫管局出醫生信申請,申請時已附用藥病人名單。安排多適用於新型藥物,或作為停產藥替代品;現時公院用藥有數百種未註冊,主要是癌症新藥,以兒科及內科藥為主。

後台紀錄派藥批次 可作追溯

惟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鄧耀鏗指,公院每年用近3億粒撲熱息痛,第5波下發燒病人多,用量增1倍,且供應鏈不穩,故在3、4間內地藥廠採購「對乙酰氨基酚片」(國產撲熱息痛)。他指曾考慮向他國取貨,惟須確保藥物在短期內補充,故要從最快途徑入手;強調藥物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註冊,安全有保障,亦符港法規。

鄧承認,引入國產撲熱息痛時無病人名單,惟公院後台系統有記錄派藥批次,「可追溯由哪個門診或急症室派出」。對供應商有否申請許可證,他僅稱通過中央政府協助取藥。註冊藥方面,過去1年有3%藥物來自內地,數量與過去相若。

一次性安排 優先用註冊藥

醫管局總藥劑師李成章指,與政府及衞生署有恒常溝通,對方「知悉」當時需求量大,「無話由誰發起(引入內地藥)」。他謂,公院今年6月中至月底開始派國產撲熱息痛,料本月內用完。李指現時供應穩定,已促本港藥廠增產,今次安排是「一次性」,重申準則是先用註冊藥。

至於國產抗生素「注射用頭孢西丁鈉」,李指藥物由原合約藥廠生產,與註冊藥一樣,僅因批次原本供應內地才用中文標籤,局方引入時有申請進口證及交病人名單。現時抗生素供應穩定,已用回原合約藥物。

記者︰脫芷晴

美術:鄧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