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心房顫動增中風心衰風險 新型儀器助監察

發佈時間: 2022/08/16

心房顫動即心臟出現不規律的跳動,是常見心律不正的一種,但患者可以毫無病徵,直至出現中風或心衰竭才發現。心臟科專科醫生符朝麗指,雖然房顫可透過心電圖及心臟超聲波檢查,但部份個案病發時間難以捉摸或短至幾秒,所以難以被診斷。幸好,近年有各類型的心臟監測儀器及程式相繼推出,讓醫生更容易掌握患者狀況,從而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

心房顫動起因於心房傳出異常的電流信號,導致心跳紊亂,出現過快或過慢情況,而此症所誘發的中風及心衰竭風險最令人憂慮。符醫生解釋,患有房顫的病人,每分鐘頻率可達到100至400多次以上,容易令血液凝結成為血塊,而血塊有機會隨血液流到腦血管造成栓塞,引致中風。此外,房顫亦會增加心臟肌肉的負荷,從而增加患心臟衰竭的機會。

部分房顫病人可以完全沒有明顯症狀,但有些患者可能感到心悸或暈眩,最不幸的是由房顫引發出中風及心衰竭的患者,所以日常監測對醫生診斷有莫大幫助。符醫生建議高危人士例如年長、三高患者,若懷疑有相關病症,可使用手機軟件程式或智能手錶進行自行監察。病人亦可選用植入式心臟監察儀器,讓醫生更精準掌握病情概況。

治療方面,符醫生指認為首要任務是預防中風,透過評估中風風險指數來決定需否處方抗凝血藥。新一代抗凝血藥能減少形成血塊,降低中風風險外,亦相對低出血風險,而且不需經常驗血及調較藥物劑量。至於房顫問題,
根據其對病人造成的不同影響,能透過藥物、消融術或植入式心臟儀器等對症下藥。

(資料由心臟科專科符朝麗醫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