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定義

發佈時間: 2022/08/15

死亡定義

死亡作為生命的終點,是所有生物的必經階段。隨着醫學進步,人類對於死亡的理解及定義亦因而產生很大的改變。

首先,死亡其實是一個過程。除了在極端的情況下,如身體受到即時性的嚴重破壞外,無論是受傷又或者患重病,死亡都是慢慢來臨的。不過,在現代醫學上,許多時候死亡的過程卻是可逆轉的,這便造成了死亡定義的改變。

醫學史上,大部分文明皆曾經使用心跳停頓、呼吸停止定義為死亡的表徵。尤其歷史上很多古文明,當時的人皆誤以為心臟是人思想的器官。由此可見,心臟停頓與死亡之間,兩者密不可分。然而,近代醫學令我們知道「心跳停止」雖導致腦部缺氧,甚至在短時間內達至不可逆的死亡,可是在發生初期,心跳停止仍然是可以被逆轉,故此心跳並不可以定義死亡。

現時,近代醫學開始用「腦死亡」定義人的死亡,因為這是不可逆的。而且生物學上,腦部死亡代表人的思想亦已經不復存在。不過,要確定腦死需要特別的醫療設備,一般要在醫院由醫生確認,所以例如在日本等一些國家的傳媒報道中,縱使意外的傷者明顯死亡,但仍只會用上「心肺停止」來形容,藉以代表當事人的死亡尚未得到醫生證明。(本欄逢周一刊登)

撰文: 蘇奭 港台第一台節目《哈林奭失眠》逢周日深夜12時,以文化、科技、數據研究角度切入多元議題,看失眠夜的化學作用。
欄名: 哈林奭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