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發病率倍增 10港童3個近視 深近視「幼齡化」

發佈時間: 2022/08/23

疫下發病率倍增 10港童3個近視 深近視「幼齡化」

香港於疫情前已是全球近視發病率最高地區之一,惟隨着疫情持續逾2年半,港童戶外活動少,使用電子屏幕時間每日多達7小時,致近視發病率增1.5倍至近30%,即每10名兒童就有3人有近視。而深近視更有「幼齡化」趨勢,有9歲學童近視在4年間倍增至800度。眼科醫生指,深近視令日後患青光眼或黃斑病變的風險恐飈升。

近視是屈光不正的一種,由於近視眼的眼軸會延長,角膜及晶體亦產生改變,故當近視眼望向遠方時,平行光綫會匯聚在視網膜前,不能形成清晰成像,導致視力模糊。

奧比斯義務眼科醫生任卓昇指,深近視患者的近視度數一般達600度或以上,眼球視軸亦較一般人的22至25毫米長。若缺乏戶外活動、近距離閱讀等均會誘發近視,而教育水平愈高,患近視的比例亦愈高;若父母均患深近視,孩子近視的機率更高達12倍。

用電子屏幕時間急升

任續稱,近視一般於6歲起出現,惟疫下港童每年的近視發病率由11.63%增1.5倍至近30%,即每10名兒童就有3人有近視。他早前曾接觸過僅3至4歲就有100度,甚至有千度近視的兒童,反映深近視在學童間愈趨普遍,及有「幼齡化」趨勢。情況相信與港童為避疫常留家中,戶外活動時間不足,且上網課日常化,使他們每日用電子屏幕時間增逾2倍達7小時有關。

惟任強調,兒童近視度數和眼球長度會按年遞增至約13歲,故看似輕微的100度近視,對兒童亦「可大可小」;加上疫下港童近視加深速度倍至每年增80度,遠高於年增50度的正常水平,眼軸則升至每年延長0.45毫米,港童眼球過早老化的風險恐飈升。

黃斑病變青光眼風險增

他解釋,隨着眼球不斷延長,脈絡膜及視網膜色素上皮會變薄,導致眼睛病變、有血管性退化、甚至失明。深近視患者患黃斑病變風險,亦較一般人高達845倍、視網膜脫落風險為12.62倍、白內障和開角型青光眼風險則分別為4.55及近3倍。

由於父母忙於工作,9歲的朱梓豪自小長時間由婆婆照顧,並養成日玩4至5小時手機的惡習,4至5歲時因老師發現異樣,讓梓豪去驗眼時已有300至400度近視,及後更年增逾100度。朱媽媽指,鑑於疫情,除玩樂,梓豪每天要上7小時網課和2至3小時網上補習,即幾乎全日都在使用電子屏幕,致其近視去年7月已增至右眼800度、左眼750度。幸父母多與他到沙灘、主題樂園等,減少每日玩手機時間至2小時內,並使用阿托品眼藥水後,近視度數增長減慢。

坊間有激光矯視療程,惟任卓昇強調,相關療程只可減少近視度數,免兒童戴眼鏡之苦,不可復元過長的眼球和降病變風險,且使用防藍光產品亦無補於事,兒童必須及早控制近視。

記者:梁薾心

美術:招潤洪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