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腸胃健康︳27歲女1周排便僅2次 大腸長息肉自揭愛吃3類食物︳附便秘5大成因+5招預防

發佈時間: 2022/09/02

不少人曾經受便秘問題困擾。台灣一名27歲女子因長期受便秘問題困擾,每星期只能排便2次,導致肚脹難受。經過檢查後,醫生發現她腸道年齡比實際年齡老20歲,原來她喜愛吃油炸、加工食物,加上愛喝飲品不吃蔬果,照大腸鏡時驚覺發現有2顆息肉。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疫下小朋友減少社交活動易焦慮 心理學家教3招維持社交技巧

{{hket:ul-video id="6420"}}{{/hket:ul-video}}

台灣腎臟科醫生洪永祥在健康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指該名27歲女護士長期受便秘問題困擾,每周僅排便2次。由於她正在籌備婚禮,更因為心情緊張使她無法排便,結婚前一周肚子大得連婚紗都幾乎無法穿下,而且皮膚狀況很差。

後來,女子終於忍受不了進行腸胃道問卷檢測,發現比實際年齡老了20歲。她尷尬地向洪醫生透露,自己平日愛吃燒烤油炸及各種加工食物,又愛喝飲品、不愛吃蔬果,導致腸胃健康出現問題。洪醫生建議她照大腸鏡檢查,結果發現腸道中有2顆良性息肉。

洪醫生後來建議女子應先減少高溫油炸、燒烤類食物,避免高油鹽糖飲食,同時要多攝取膳食纖維,水溶性食物例如秋葵、木耳等,幫助糞便吸水,才能上廁所更順暢,而非水溶性纖維則可以吸附腸道油脂及毒性物質。他又指,其實糞便是毒性物質,堆積在大腸中不斷吸水,會連水溶性毒素都被吸收進去。所幸女子經過一年的努力,腸道已恢復健康;再隔3年後照大腸鏡,大腸已變回粉嫩。

洪醫生指出,不少人趁年輕時就會吃很多,但隨著年紀增長,即便細嚼慢嚥仍然難逃脹氣、便秘問題。因為所有器官都老化,而腸胃老化就會出現腸胃不適,包括便秘、脹氣、逆流性食道炎、胃痛等。而皮膚出現過敏、無故增胖等,都可能是腸道老化的警號。

5大便秘成因

台灣肝膽腸胃科詹宜學醫生曾指出,便秘的定義可包括大便形狀呈硬、乾、塊狀;大便頻率減少、一周少於3次及排便時需要用力。而多數便秘成因包括︰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bcdaec6a-2645-4935-95d7-c4059d89465d.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fb63154b-0201-4415-9edc-d23fb8595df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cd4d7e9-d130-448d-984c-f868249b788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b0b99a6-d8d3-4031-9231-44ed446901e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712333cc-f2fc-4955-bead-1ce74ef2ebe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5bdd6d6-e436-4b91-88a7-70c69250ed22.jpg"}}{{/hket:inline-image}}

1. 疾病造成
大腸癌、腸阻塞、腸躁症、痔瘡、糖尿病、甲狀腺疾病、中風、癌症合併腹膜轉移、子宮肌瘤、腸沾黏等

2. 水分攝取太少
飲料、茶類、咖啡不等同於水,因濃度、成分不同,會影響大腸對水分的吸收

3. 纖維攝取不足

4. 情緒/壓力
情緒、壓力的關係,影響自主神經,造成腸胃功能下降。

5. 懷孕

5大治療與預防便秘貼士

詹醫生表示如果有便秘問題,可安排身體理學檢查、肛門指診、抽血、腹部X光、糞便潛血檢查、大腸鏡檢查等,找出造成便秘的疾病。同時,他又分享5大治療與預防便秘貼士:

  • {{hket:inline-image name="3dba2633-7926-4ab0-b100-25f50423c67c.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79919423-4de3-4718-83f8-a1ae9e2218e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aaf7614-e15f-4b44-96c0-56091b3b5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f0fbdb2-3ba1-409b-813b-6ec994eac2a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a8b689a-f45d-428d-b70f-cdd68833fa9e.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d79ecd4-d68b-414f-b4da-ac6d0e5a6706.jpg"}}{{/hket:inline-image}}

1. 找出便秘成因
找出造成便秘的原因,針對疾病治療。

2. 醫生指導下用藥 
在醫生的指示下,使用軟便藥、瀉藥、促進腸道蠕動的藥物,勿擅自購買來路不明的成藥、瀉藥。

3. 調整生活作息
多喝水、多攝取纖維、多運動(可以做加強核心肌群的運動)。

4. 養成固定排便的習慣
若有便意不要刻意憋著,應該就去上廁所,糞便在腸道越久,水分吸收越多,糞便會越硬。

5. 專心排便
坐在馬桶上如果超過10分鐘沒便意,應該就先暫停,因為蹲坐越久,越有可能會有痔瘡或肛裂的發生。

大腸癌早期或無任何症狀

根據本港醫管局癌症統計數字,2019年大腸癌新增個案共5,556宗,佔全年新增個案的15.8%,共有2,174宗死亡個案,佔比14.6%,為全港第二位致命癌症。外科專科醫生劉卓靈表示,大腸癌是結腸或直腸內的細胞異常生長所形成的癌病,大腸息肉如腺瘤性息肉,如不及時切除會發生癌變;早期的大腸癌可能無任何症狀,其他常見症狀包括大便帶血或帶有大量分泌黏液、大便習慣改變,如大便變稀或便秘、體重無故下降等。

劉醫生稱,大腸癌在亞洲有年輕化趨勢,50歲以下發病的大腸癌患者不斷增加,中大亦有研究顯示,本港55歲以下結腸癌患者每年增加1.7%,認為與肥胖有關,因此國際建議大腸癌篩查年齡應由50歲降至45歲。

越早發現存活率越高

他表示,若息肉已演變成癌症,越早發現存活率越高,大腸癌1期患者的5年內存活率可高於90%。根據衞生署估計,截至2019年9月,有約17萬名合資格人士已參加大腸鏡檢查,12.6%人的大便隱血呈陽性,其中66.7%確診大腸腺瘤。他說,大腸內窺鏡檢查過程中,如發現息肉,會即時利用內鏡儀器切除,並即時抽取組織樣本作化驗。

第2號癌症殺手︳40歲女不煙不酒患大腸癌四期 揭一個飲食習慣增致癌風險︳附6大徵狀+5招預防,詳情即睇:【下一頁

U Lifestyle App自家節目登錄《U TV》專區!
↓↓試玩、試食、試用影片任您睇↓↓
立即體驗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撰文︰潘迦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