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人角色 必須聾人扮演?

發佈時間: 2022/09/09

聾人角色 必須聾人扮演?

電影裏的聾人角色,必須全由聾人去演嗎?我想讀者定必會想起無綫《金宵大廈2》裏演員塗啡臉扮演菲傭所引起的爭議事件,令部分菲傭群體和觀眾聯想到荷李活電影裏已然存在真實選角的制度。部分藝員認為或涉及歧視成分,平機會代表亦出聲表態;而網上則有反駁的意見,認為追求真實選角是屬一種「思想左膠」的偏見,理據是如果故事中有失聰和失明角色,卻沒有聘用失聰和失明演員的話,莫非也算是歧視嗎?

可見,在部分香港人眼裏,非殘疾演員扮演殘疾角色是天經地義似的。至於在追求真實選角方面,在現時較為嚴謹的學術討論裏、社會科學院裏大部分媒體及文化研究學者,皆不會為此作任何表態,認為要關注的是這些電視劇裏有否加深刻板定型的元素。當然,在我看到新興的批判殘障學裏,亦有理論家如Tobin Siebers般,嘗試從健全主義意識形態等理念立論,在比較殘疾演員扮演非殘疾角色及非殘疾演員扮演殘疾角色時,為何會屬兩種截然不同的「粉墨登場」。不過他至少明確指出,非殘疾演員的扮演只僅僅讓觀眾認可演員的演技,卻把真實殘疾人士的經驗拒諸門外。

這些學術分析都是衍生自社會學裏一套名為互動行為學理論裏。對於污名化現象的討論,揭示了觀眾接收這些影像時,如何被一種「管理污名」的生活忌諱所規範着。但我發覺在他們的邏輯底下,仍不會堅持真實選角制度的必要。電影如何打破這種忌諱,一切都視乎整個電影的敘事、演員的公共形象及演員在銀幕以外對角色本身的確信性。另外,還涉及到觀眾在接收時所具備的視野和審美取向。

撰文: 盧勁池 逢星期日晚6時半在港台電視31播映。
欄名: 唔聲唔聲講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