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人工晶體分不同焦距各有長處 須考慮個人視力需要

發佈時間: 2022/09/15

年紀大,視力退化,可能是難以避免的事,輕則「老花」,較嚴重的則可能會出現退化性疾病,如白內障。以往,有待晶狀體「熟透」即變得混濁才能進行手術的說法,但隨技術進步,此說法現已不合時宜。眼科專科李煒業醫生指出,目前一旦確診白內障並且影響日常生活,便可隨即安排手術。臨床上,不少患者會考慮一併處理近視,遠視,散光,老花等問題,只要配對不同的人工晶體便可「一石二鳥」。

以超聲波將混濁晶狀體震碎
李煒業醫生指出,大部分白內障屬於退化性,一般出現在較年長人士身上。由約50歲開始,晶狀體便有機會出現輕微混濁,惡化程度因人而異。如惡化至需要進行手術,過程中醫生會局部麻醉患者眼睛,於眼球上開一個2.2或2.75毫米的傷口,然後利用超聲波,把混濁、老化的晶狀體震碎並吸走,再置入清澈的人工晶體,過程只需大約20至30分鐘。「患者一般於手術後約四星期便可完全復原,而白內障越輕微,需要使用的超聲波能源會越小、傷口較細,復原速度越快。」現今的人工晶體不需要更換,已可達到防紫外光和藍光,另外同時植入散光晶體更能減少散光。

正因為年紀增長是白內障的主要風險因素,他們往往會伴隨著其他視力問題,如老花,李煒業醫生說,臨床上不少患者也會問,植入人工晶體後,是否等同「矯視」般,視力變得正常?其實配合不同的人工晶體可以幫助改善視力,但不代表視力可完全回到年輕時一樣。

單焦鏡(monofocal)較易適應和穩定
李煒業醫生指:「現時主要有三種人工晶體可供選擇,分別是單焦鏡,多焦鏡以及較新的延伸焦距鏡。」單焦鏡即只有一個焦點,患者較容易適應,但由於它只有一個焦點,患者如果要看較近的事物,例如電腦或文件等,便需配戴漸進或老花眼鏡。如病人不介意手術後戴漸進或老花眼鏡,植入單焦鏡用雙眼看遠的事物應該是最清晰和穩定。

不過,患者可選擇單視覺矯視法,即俗稱「鴛鴦眼協調法」,雙眼植入單焦鏡,但一隻眼睛剩餘少度數負責看遠的事物,另一隻眼睛則預留約150度的近視看近的事物,雙眼視力互補。但壞處是會影響立體感及平衡感,駕駛人士或喜歡運動的人,則未必適合這種方法。

多焦鏡(multifocal)、延伸焦距鏡(EDOF)  較靈活和方便但需時適應
至於多焦鏡則有三個焦點,可以看到33-40厘米近距離、60-80厘米中距離以及約4米遠距離的事物,原理與漸進眼鏡相若。多焦鏡相對較方便,相對適合不喜歡配戴眼鏡和喜歡運動人士。但李煒業醫生提醒:「患者也要考慮多焦鏡較難適應的情況,約有10至15%的患者,植入多焦鏡後,看事物時會見到光圈 (halos/glares),特別在晚上時,看著較光的物件,例如街燈或車頭燈,情況會更明顯。」如果患者有眼乾、深近視、黃斑點病變、青光眼、角膜有問題或眼睛曾發炎,亦有機會影響多焦鏡的功能,未必適合植入。如果單焦鏡和多焦鏡也不適合,患者可以考慮較新的延伸焦距鏡,焦距較單焦鏡多,病人可以擴闊焦距,除了可看到遠距離的事物,亦可看到中距離的事物,例如從事文職,需經常使用電腦的人士也適合。延伸焦距鏡比多焦鏡較容易適應,少一點光圈的問題,但看近距離沒有多焦鏡好。

手術後需準時使用術後藥水  定期覆診檢查
李煒業醫生指,人工晶體屬永久,白內障亦不會復發,但有些病人可能需要打一次性的後囊膜激光進一步提升視力。患者完成手術後一星期,睡覺需配戴眼罩保護眼睛,日間生活則一切如常。患者術後需要滴含有抗生素和類固醇的眼藥水,大約滴一個月,情況便會漸漸穩定下來。每半年或一年需要覆診,檢查晶體及眼底。

李煒業醫生提醒,白內障治療有多種不同方案,各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醫生討論,再按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病情、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