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諾貝爾獎風向標|歷來第5位華人勇奪拉斯克獎 中大盧煜明:榮幸可影響世界

發佈時間: 2022/09/29

被譽為「最接近諾貝獎的港人」、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教授今日獲頒美國最具聲望的生物醫學獎項「拉斯克獎—臨床醫學研究」,以表他憑藉血漿DNA診斷技術,開創「無創產前診斷」方法的革命性貢獻,並為分子診斷學的發展奠下重要基石。該獎素有「美國的諾貝爾獎」之美譽,也是醫學界僅次於諾貝爾獎的一項大獎。

  • {{hket:inline-image name="de67c74d-5c19-4305-a7f4-bb0329645fc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01688f2-c7df-4341-a8c3-558b958604ce.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3ca5eb6-a2fc-4ba8-9326-d1599ee53a4b.jpg"}}{{/hket:inline-image}}

盧教授是獎項成立75年多以來,對上兩人分別是1991年的「基因診斷之父」簡悅威教授及2011年的屠呦呦教授,盧亦是繼屠呦呦外,唯一以中國為研究基地的拉斯克獎得獎者。身處美國的盧煜明越洋受訪時指,榮幸可成為繼屠呦呦之後,在中國做研究而奪獎的科學家,再之前奪獎的簡悅威教授更是其恩師,而以往不少得獎者都是自己讀書時的「偶像」,相信今次獲獎對香港青年有啟發作用,證明土生土長的科學家都「可以做啲嘢影響世界」,亦相信獎項有助吸引更多有潛質的學生來港。

至今有95 位拉斯克獎得主獲頒諾貝爾獎,比例佔25% ,單是過去四年諾貝爾得獎者中就有7位科學家曾獲拉斯克獎,而盧早年已憑無創檢技術獲頒另一「諾獎風向標」引文桂冠獎。對於諾貝爾獎是否下一個目標,他稱自己會以謙卑的心繼續努力,自己唯一可做就是做最好的研究,獲獎與否要視乎評審。

無創檢技術已開始在全球廣泛應用,盧煜明團隊已嘗試利用技術作癌症篩檢,其中用在涉及EB病毒的鼻咽癌,透過早期發現更能提升存活率達10倍。盧期望能將技術推到大灣區,因廣東人患鼻咽癌風險更高。他稱,目前港人在內地做科研遇不少困難,例如樣本不能「過河」、香港居民不能在內地直接開設DNA診斷公司、以至香港專利不能在內地註冊,期望兩地政府盡力消除樽頸,有助加快創科發展。

中大3學者獲選全球20位頂尖轉化研究科學家,盧煜明連續5年登榜,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李卓謙

責任編輯:方雅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