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關注乳癌|40歲以下乳癌患者 腫瘤更惡易轉移 存活率較年長者低

發佈時間: 2022/09/29

乳癌是本港女性頭號癌症,2019年本港日均有13名女性確診乳癌。香港乳癌基金會轄下香港乳癌資料庫(HKBCR)早前接觸7,930名於2006年至2011年期間確診乳癌的華裔婦女,並跟進62.3%人的病況10年或以上,是本港首項調查乳癌10年存活狀況的研究。

同場加映:

為母則強︳前社工媽媽辭職照顧自閉症兒 捉緊治療黃金期 許下承諾:會陪你一齊面對

{{hket:ul-video id="6637"}}{{/hket:ul-video}}

結果發現,乳癌患者的10年整體存活率為87.7%、10年無遠端復發存活率為90.3%,而兩項存活率均會隨癌症惡化遞減,晚期患者的存活率分別僅26.4%及72.6%。

{{hket:inline-image name="1_600.jpg"}}{{/hket:inline-image}}

香港乳癌基金會管治委員會成員李沛基(左一)、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張淑儀(左二)、香港乳癌基金會主席霍何綺華(右二)、香港乳癌資料庫督導委員會成員楊明明(右一)。(梁薾心攝)

另外,雖然70歲以上患者的整體存活率較低,但40歲以下年輕乳癌患者確診第3級腫瘤,即較易惡化轉移腫瘤的比例,較41至50歲患者高4.6個百分點,達41.8%,無遠端復發存活率亦較低。

9成半患者後天致癌 壓力大高脂飲食少運動增風險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張淑儀指,年輕人身體一般較健康,抵抗細胞病變能力較高,可擊敗不時出現的壞細胞,防止癌症發作,故年輕女性普遍對癌症不以為意,或相信其他年輕患者是因家族遺傳才患癌。惟95%患者是後天因素致癌,當中壓力大、高脂飲食習慣和缺乏運動,均會令相關風險上升。故張強調,進行健康飲食和每周至少進行3小時中強度運動,以提升身體抗細胞病變能力非常重要。

香港乳癌資料庫督導委員會成員楊明明則稱,乳癌種類亦會影響癌症患者存活率,當中三陰性乳癌患者的整體存活率明顯較差。

乳房X光造影發現 比例較疫前高

另外,基金會的第14號年度研究報告分析從2006至2018年,招募的近2萬名乳癌患者資料發現,8成患者是無意中自行發現罹患乳癌,僅11%是經乳房X光造影檢查(MMG)發現;高達19.4%確診時乳癌已發展至晚期。相反在2019年起的疫情期間招募的1,032人,24.9%經MMG發現乳癌,較疫前群組的比率高11個百分點,且83.8%發現時僅為0或1期。

香港乳癌基金會主席霍何綺華指,及早發現和治療乳癌,有助提高存活率,籲政府推出全民乳癌篩查。

乳癌 │ 新抑制劑治晚期乳癌 延存活逾5年,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梁薾心

責任編輯:林子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