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發佈時間: 2022/10/06

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我從來也不懂得拒絕別人,令對方失望,我會感到內疚。」少年說。

少年悶悶不樂,他自己也不清楚是甚麼原因。

最近同學邀請他去露營,他其實不想去,卻拒絕不了。他認為自己不應該令同學掃興,那怕犧牲了自己的休息時間。對他來說,別人的需要才是最重要的。

這種模式原來早在他讀幼稚園時候已出現。他努力成為絕對聽話的孩子,以滿足大人的需要。

少年反問︰「這不是雙贏嗎?大人高興,自己也備受認同。」說完,他感到一陣頭暈及作悶。其實他知道他經常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同而忽略了自己,令自己受委屈及難過。

這也許是課題分離的問題。在阿德勒心理學中,煩惱都是和人際關係有關的。在處理事情時,可以先區分這是誰的課題。每個人都專注於解決自己的課題就可以了,並不需要過分介入別人的課題。

在以上的例子中,同學邀請少年是同學的課題。少年出席與否是少年的課題。被拒絕後同學有負面的感受,那其實是同學的課題。誰說邀請是百分百成功的?如果少年為了同學的良好感覺而出席,其實是剝奪了同學處理被拒絕的機會,同時亦委屈了他自己,沒有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少年知道尊重自己和對方感受的重要性,身體不適的感覺便漸漸消退了。

撰文: 黃肇誼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臨床心理學家
欄名: 心晴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