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茹
陳靜茹

疫下更擔心幼兒發展遲緩

發佈時間: 2022/10/07

疫下更擔心幼兒發展遲緩

政府近日宣布降低「疫苗通」年齡至5歲,以鼓勵小童接種新冠疫苗。有人提出這等於剝削兒童權益,令孩子因而受限,無法進入某些場所,甚至有人說,為求不打針寧可讓孩子離港。

近年我城常常充斥很多似是而非、本末倒置、斷章取義,但又振振有詞的說法,令人啼笑皆非。就講注射疫苗這件事,正如醫療專家所說,如果連性命、健康亦不保,談何自由權益?

朋友任職人事部,其公司近日招聘員工,一名青年人應徵,她問對方有否打新冠疫苗,對方說沒有,因為擔心不安全;她有點驚訝,於是笑問︰「全世界已經開打2年了,你還認為不安全?」

其實條數好易計,新冠疫苗全球開打已經很久,數據已經很多很多,應不應該打,科學數據已經可以佐證;懂得加減乘除,懂得或然率,就可以計算得到。

說回小朋友打疫苗的問題,如果怕RNA疫苗有心肌炎風險,打滅活疫苗倒十分安全;如果你連滅活疫苗(病原體已經死亡)也怕,自身也抵抗不住,那真的感染新冠病毒(活的病原體),你還能逃脫嗎?家長們,快快帶孩子去打疫苗吧。

目下家長最應該擔心的,其實反而是兩年多以來,疫症令幼兒在學習與社交上受阻所引伸出「發展遲緩」問題。「發展遲緩」是指學前兒童未能達到自身年齡應有的能力;兒童在不同年齡階段,會在認知、語言、體能、行為、社交上有相應轉變,早期發展是後期發展的基礎。

零至6歲是幼兒腦部發展及學習的重要階段,疫下孩子受到學習與社交限制,目前雖暫未能總結疫情會否直接導致小孩整體發展遲緩,但近期有專家及老師反映,不少幼童似乎受到影響。

可幸「發展遲緩」有可逆性,家長與孩子們不妨由今日起急起直追。打疫苗會是第一個起步,繼而就是社交與學習復常。另外父母還需要注意給予孩子足夠的感官和腦部刺激,建議多跑博物館、接觸大自然、多玩群體遊戲與多元遊戲等。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陳靜茹 一子之母,現職中醫師。平素熱愛生活,熱愛工作,提倡環保。
欄名: 執子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