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酒店怪蟲 ︳情侶住酒店現30隻腳怪蟲爬行超快 專家揭真身:切勿觸碰

發佈時間: 2022/10/11

住酒店驚見多腳怪蟲!一對台灣情侶日前入住酒店,期間發現床上有一隻30隻腳怪蟲,形容其爬行速度極快,兩人為之驚慌。有本港滅蟲專家揭開怪蟲真身,形容牠性格膽小怕人,但因帶有毒性可致皮膚敏感,警告切勿亂碰。

同場加映:
管家王 ︳實測「漂白神器」過碳酸鈉 輕鬆KO發黃衫、千年油漬、頑固茶漬

{{hket:ul-video id="6732"}}{{/hket:ul-video}}

螞蟻大軍 ︳港媽一落蟻藥近百螞蟻列隊搶食,極速見效翌日再無蟻群【專家拆解】,詳情即睇:【下一頁

一名男網民上周六(8日)在網上討論區「批踢踢實業坊」中發帖,表示日前入住酒店,在玩手機期間發現有一隻「超大怪蟲」突然從床縫爬出來,並以一種「超快」的速度爬行。從事主上傳的照片可見,一隻身形頗長的黑色昆蟲在床沿爬行,其不但有2條長觸鬚,更有逾20隻腳。

↓ 點 擊 圖 片 放 大 ↓

  • {{hket:inline-image name="WhatsA_600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TdSjVl3l.jpg"}}{{/hket:inline-image}}

事主憶述當時「連叫都來不及叫」,馬上從床上跳起來,女友則立即致電酒店櫃枱職員求助,

「馬上就有員工帶捕蟲網來抓。有人知道這是甚麼蟲嗎?這是甚麼超大怪蟲?」

網民:專吃蟑螂的益蟲

不少網民看到帖文後均直呼恐怖,有人指該為「蚰蜒」,形容牠是會吃蟑螂、蜘蛛的益蟲。

↓ 點 擊 圖 片 放 大 ↓

  • {{hket:inline-image name="Whatreg.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Whats32r.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WhatsAew.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Whatef.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W3r.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Whaew.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Whgn.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What21.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WhatsAtn.jpeg"}}{{/hket:inline-image}}

蚰蜒是「蟑螂殺手」

本港「觀林蟲害」鄭國鏗(Henry)接受《晴報》訪問時曾表示,「蚰蜒」雖然外表恐怖,行路極快,但屬「益蟲」的一種,專食蜘蛛和蟑螂,亦稱為「蟑螂殺手」,在新界村屋頗為常見,「佢哋會冇啦啦衝出嚟,更會入屋搵食,不過唔使驚佢。」

性格膽小怕人 帶毒性勿亂碰

Henry指出,蚰蜒較常出現在春夏季,爬牆或從大門直接入屋,如家中有曱甴,亦會吸引牠們前來覓食。蚰蜒特別愛在村屋室內較潮濕位置出沒,如廁所或廚房。他又指,蚰蜒出現與家中衛生情況無太大關係,反而與周遭環境有關,「近郊地區最多,越低樓層越常出現」。雖然蚰蜒帶毒性,惟他認為市民遇見時不用過慮,

「蚰蜒帶有微毒,但一般不會主動接觸人類,加上性格膽小,遇見人類會迅速逃跑,極少主動走到人身上。」

同時他提醒,雖然蚰蜒一般只在獵食小昆蟲時「放毒」,不過人類接觸時仍有風險,有機會引致皮膚敏感,如對昆蟲過敏人士應盡快求醫,特別是幼童或長者應多加注意。

建議處理方法

有人會以殺蟲水殺滅蚰蜒,Henry建議最理想處理方法為「放生」,讓牠們自行離去。他又提議如不欲家中出現蚰蜒等小昆蟲,應多吸塵打掃,保持家居清潔,特別要注意陰暗角落、梳化底等縫隙,亦可在這些暗角噴灑殘效性除害劑。另外他建議清走住處附近的枯枝枯葉,減低吸引牠們「入屋」的機會。

管家王︳港媽收衫大量蟲仔附衣物,專家揭開真身衣櫃才是源頭【5大預防方法】,詳情即睇:【下一頁

U Lifestyle App自家節目登錄《U TV》專區!

↓↓試玩、試食、試用影片任您睇↓↓

立即體驗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撰文:蘇麗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