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人才流失響起警號。勞福局局長孫玉菡昨承認,年輕勞動人口減幅明顯,過去2年減少7.8萬人。但他強調人才流失已「見頂」,而且本港固有優勢未減,毋須與新加坡作比較。財庫局局長許正宇亦指,疫下人才流失情況非香港獨有,相信人才終會「擇木而棲」。
特首李家超則指「青年興,則香港興」,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已恒常化,冀港青能在大灣區一展所長。
孫玉菡指,本港過去2年流失14萬勞動人口,無可否認部分人已離港,以25至39歲人口減幅最明顯,流失達7.8萬人;另高技術人才減少8.8萬人。但他指本港「固有吸引力」未減,包括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稅制及普通法制優勢等,認為香港要有信心,毋須與新加坡作比較。
孫認為,0+3檢疫措施大幅提升本港競爭力,相信人才流失已「見頂」,冀明年起的3年間,每年能吸引3.5萬人才在港停留。他續指,亞太區發展需要多個重心,只要能滙聚生意和人才,對各方均有利,「若重視內地市場,外資首選必為香港;若着眼東南亞,則選新加坡。」
許正宇:人才流動不罕見
許正宇指,疫情令人才及企業有所「反思」,不同地區均面對人才流失或流動,香港情況並不罕見,相信人才最終「擇木而棲」。對施政報告倡向外來人才退還在港置業的額外印花稅,他指初心是「招攬人才」,因運作較「動態」,難評估對樓市及公共財政影響。
李家超:助港青大灣區展所長
李家超則指「青年興,則香港興」,施政報告已將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恒常化,為港青提供創業及孵化支援,令他們在大灣區任何一個城市均可盡展所長,服務國家作高質量發展。
另外,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前日到訪巴林,向當地財金官員及銀行界簡介施政報告中優待企業及人才措施,冀吸引外資來港。
記者︰脫芷晴
美術:顏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