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香港珊瑚|WWF夥中大拯救珊瑚碎塊成功 復育存活率達97.5%

發佈時間: 2022/10/26

疫情下更多市民參與海洋消閑活動,人為活動加劇珊瑚受損以至白化情況。中文大學與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合作,去年展開復修計劃,招募20名「公民科學家」協助在水底拯救珊瑚碎塊,帶回中大海洋科學研究中心培養,到珊瑚生長到一定大小才放回在海底設置的育養平台並定期跟進,3個月後發現,40個被拯救的珊瑚碎塊,有39個得以存活,存活率達97.5%,大部分健康狀況良好。

救救珊瑚碎

  • {{hket:inline-image name="WhatsA_600_600_600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cc7813c-9376-4e23-ae9c-53f945b2b0bb.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a2655cf7-d320-4c92-b5f3-594c9e8e0bd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943f5033-1d2d-417f-bb9b-c60dec27e96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5699737-066e-4485-b3ed-3190ab76058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89dd8e0-c726-4e65-8ab8-d2074a2eb8ca.jpg"}}{{/hket:inline-image}}

另本港今年7月珊瑚白化情況引起外界關注。中大團隊自7月時開始調查,到8月再聯同浸大以及漁農署組成快速應變小隊,於全港18個地點紀錄到珊瑚白化,團隊在其中5個地點留下標記作跟進,其中1個地點後來再無發現白化。中大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助理教授暨珊瑚學院創辦人崔佩怡解釋,珊瑚受壓時會出現白化,一般可自然修復,但全球氣溫未來只會不斷向上,警告「今時今日可以好返,唔代表將來可以」,而人工復育成本高,亦不一定成功,更難追上受損速度,呼籲當局和社會正視減碳重要。

WWF海洋保育項目經理蘇隽彥指出,WWF去年調查發現,海下灣海岸公園近年受生物侵蝕以及大規模白化事件影響後,珊瑚覆蓋率已有回升,惟物種多樣性開始減少,擔心未來或只會留下數種甚至一種珊瑚;若未能扭轉情況,一旦環境因素再轉變,該處生存的珊瑚可能全部滅亡,屆時會影響其他海洋生物,希望當局可識別海洋生態保育區,以及加強民間宣傳,避免市民在水底活動時無意中傷害到珊瑚。

為推廣香港珊瑚保育及教育,中大海洋學院將聯同WWF在海下灣海岸公園設立珊瑚保育及培育示範中心,一方面協助培育本地珊瑚幼苗及碎塊,同時讓市民有機會距離接觸珊瑚,從而明白保育珊瑚的重要。

消費券|5成市民稱個人經濟狀況比去年差 7成人冀明年再派消費券, 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李卓謙

責任編輯:黎家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