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5及6年級醫科生每人一部 港大添置450部便攜超聲波

發佈時間: 2022/11/04

第5波疫情下公營醫療系統瀕崩潰,需以社區隔離設施作分流,惟醫療設備有限,支援2間社區隔離設施的港大醫學院,即提供16部便攜式即時護理超聲波作即場檢查,以識別有急切性需要患者送院治療。

港大醫學院現更獲慈善基金捐贈,添置450部予醫學院的5及6年級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學生,每人配備一部加强學習。

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許長峯指,傳統的超聲波患者須送到放射科部門進行,且未能作即時診斷,而便攜式超聲波可由主診醫生在病房操作及講解,即時作影像分析腫瘤是良性或惡性,如有需要作進一步組織活檢檢查,可避開重要器官及血管。

隔離設施即場檢查 識別送院急症

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深切治療醫學部臨床助理教授楊珮寧憶述,醫學院在第5波疫情期間,支援彩榮路體育館及啓德郵輪碼頭隔離設施,惟隔離設施與醫院環境不同,難以放置大量儀器,更因防疫問題,「聽筒都唔用得」。一名原本病情穩定的長者,突被發現用氧量增,在未能照肺片情況下,即以便攜式超聲波檢查,發現並非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而是肺炎,須緊急送院。

港大醫學院獲譚兆慈善基金捐贈1,650萬元,添置450部便攜式超聲波,供5及6年級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學生,每人配備一部隨時隨地學習。許長峯稱,傳統超聲波教學多流於理論及觀察,學生實際操作及診斷經驗有限,而臨床即時護理是大趨勢,該儀器可連接手機或平板電腦,即使疫情期間學生需以遠程學習,亦可在家或宿舍隨時隨地,配合綫上課程學習及交流。

他續說,現時部分診所已配備該儀器,如日後公院可廣泛應用,病人毋須再等候到另一房間,由放射科醫生進行檢查,大大減低輪候時間。

記者︰謝雅寶

美術:悠然

5及6年級醫科生每人一部 港大添置450部便攜超聲波

港大醫學院指,便攜式即時護理超聲波可作即場檢查,以識別有急切需要患者送院治療。(馮漢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