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救父一命︳乙肝港爸肝硬化變肝癌4度復發 獲女兒捐肝救命:感激她義無反顧

發佈時間: 2022/11/11

根據本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資料,肝癌是本港常見癌症第5位,2019年錄得肝癌新症有1,876宗,男性佔1,448宗,是男性常見癌症第4位;女性佔428宗,是女性常見癌症第11位。現年57歲的港爸Ken是癌症康復者,不過57年的人生中,他幾乎都與肝臟相關健康問題共同生活,因為他是一名母體感染乙型肝炎患者。Ken先後歷經4次肝癌復發,多次徘徊生死邊緣;所幸2019年得到女兒捐贈部分肝臟,成功進行換肝手術,始救回一命康復過來。

同場加映:

Healthy Life︳行山順便搵空地加操 輕鬆3式練胸收緊拜拜肉伸展大腿

{{hket:ul-video id="6898"}}{{/hket:ul-video}}

肝硬化病毒量以百萬計

Ken接受《晴報》訪問時表示,自己一家人包括雙親和弟妹都有乙型肝炎病史,所以認為自己是個母體感染乙型肝炎患者,甚至後來母親在30年前因肝硬化離世,父親在10多年前也因肝癌而離世。Ken一直以來都沒有感到任何特別病痛或影響,所以不知道自己其實體內有潛在疾病;直到初中在學校參加香港紅十字會的校園捐血日後,才被告知原來患有乙型肝炎,

「當時我對於甚麼是『乙型肝炎』完全沒有任何概念,因為該年代沒有相關宣傳、報紙沒有相關廣告,也瀏覽不到政府網站,所以對此疾病一竅不通,只知道原來有種病毒會在體內發展,卻可以完全沒有感覺又對生活大小事沒有影響。」

  • {{hket:inline-image name="WhatsA_600_600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3.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2.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7.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6.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4.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111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5.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1.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KL2526.jpg"}}{{/hket:inline-image}}

30歲時,Ken因為公司要求到診所進行身體檢查,當時也只有被告知有乙型肝炎問題,未曾檢驗出有其他生理問題;幾年後踏入2000年,他心血來潮再度到診所進行更詳細的身體檢查,經過驗血、照X光、超聲波掃描後就發現肝臟出現問題,

「初期就被告知有脂肪肝,(幾年)之後就被告知有肝硬化。因為我同樣都不了解何謂『肝硬化』,廖子良醫生就解釋指我的肝臟已經有部分纖維化,意味著肝功能會變差。」

Ken透露,當時廖醫生指他肝臟的病毒量非常高,可以百萬計,建議盡早接受抑制治療。他隨後到公立醫院接受「乙肝抑制劑」療程,即是乙型肝炎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治療初期藥物效果顯著。他透露當時試食後病毒量由原本過百萬,下降至檢測不到的數量。

得知患肝硬化 終演變成肝癌

Ken表示得知自己患有肝硬化時就覺得害怕,特別是醫生進一步指出有機會演變成肝癌,因為當時而言癌症幾乎等於絕症,沒有任何治療手段。他透露現在回想起來,覺得也許因為自覺年輕,所以在生活習慣上沒有多加注意;雖沒煙酒習慣,但因為工作關係經常捱夜、作息不定時、飲食欠缺避忌,所以某程度上也可以說是「自作自受」。

轉介到公立醫院接受治療後,院方要求他每3個月到院驗血、每6至12個月就做1次超聲波掃描,而醫院亦提醒他必須改變生活習慣。後來因為弟弟肝癌病發,Ken終於意識到肝臟問題的嚴重性;為了身體著想,他決定依足院方要求到院檢查,也不再捱夜,飲食也馬上變得清淡及富營養。Ken說:

「後來弟弟確診患上肝癌,他比我較遲接受治療,之後做手術需要切除6至7成肝臟,我就開始害怕。因為我倆是兄弟,一來基因相似,二來我有肝硬化演變成肝癌的風險,才懂得擔心自己。可惜已經為時已晚,2013年就檢驗出患有肝癌。」

他透露,每次檢查其實都非常擔心,因為不知道哪一次會驗到鉀質蛋白或肝癌指數會飆升,顯示自己確切患上肝癌。後來檢驗出患有肝癌後,Ken馬上接受了第一次的腹腔手術,由於他有肝硬化問題,所以不適合接受切除手術,醫生轉以用消融術清除癌細胞。手術完成後本來已經徹底消滅癌細胞,準備迎來後續漫長的康復期,可惜天意弄人,1年後再度復發。

肝癌多次復發 醫生建議換肝

Ken表示,2014年處於康復期時一直都有依照院方指示生活和飲食,也有定期進行檢查,但誰不知有次檢查卻發現鉀質蛋白數值有升高跡象(由個位數升至28),意味著肝癌突然復發。廖子良醫生隨即再為他進行腹腔手術,同樣用消融術清除癌細胞,惟手術完成後卻又馬上發現鉀質蛋白數值持續升高,手術後升至30幾,情況奇怪。

醫生建議他接受電腦掃描(CT Scan),但各個角度都檢查不出肝臟有問題,最後於同年9月接受正電子掃描(PET Scan),終於發現肝臟有個不尋常位置,但仍看不出問題所在,連醫生也無法判斷是否屬於癌細胞。不過數據結果就顯示其細胞活躍度較為異常,醫生懷疑癌細胞第3度復發,同時建議Ken接受肝動脈栓塞化療(TACE,俗稱「大脾針」)。可是接受大脾針後,其數值仍然沒有變化,醫生惟有繼續為Ken觀察病情並再排期照CT。

直到2015年2月23日,Ken終能再次照電腦掃描;這次掃描終於發現其肝臟有2顆約3厘米的腫瘤,正是癌細胞不停復發的原因。醫生判斷屬於多發性肝癌,一般細胞會在肝臟已硬化的位置基因突變成癌細胞。Ken憶述:

「當時醫生建議我不要再做手術,轉介到瑪麗醫院接受肝臟移植,也許能夠一勞永逸。」

Ken坦言對於肝臟移植感到擔心,因為對於「器官移植」毫無概念,而且仍抱著一絲希望能夠透過一般手術及癌症治療來清除腫瘤。可是後來考慮過一段時間,他決定排期接受肝臟移植。

  • {{hket:inline-image name="9.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7.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170311_12015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170311_12013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0.jpeg"}}{{/hket:inline-image}}

由大女兒捐出部分活肝

Ken憶述,聽到醫生提議接受肝臟移植的當下其實感到驚訝及忐忑,但後來考慮到自己已接受過2次手術,多次癌症治療仍杜絕不了癌細胞,一家人在短短幾年心理上不停起起伏伏,加上得知也許這是一勞永逸的方法,所以最終決定轉介到瑪麗醫院,排期接受肝臟移植。他續指,2015年5月到瑪麗醫院向陳詩正教授求醫,陳醫生安排他接受正電子掃描後,觀察過各種數據加上其病歷,都認為他需接受肝臟移植;可是由於他並非屬於末期患者,身體質素尚算良好,不符合屍肝移植的輪候隊伍,故此醫生就建議他接受「活體捐贈」進行肝臟移植,

「當時醫生問我:『有沒有家人?我們有一種叫活體捐贈的方案,由家人捐出部分肝臟。』我聽見後其實心情有較為放鬆,因為至少仍然有機會可以康復。」

1個月後,Ken接受了肝臟移植,由其大女兒捐出6成肝臟和膽管進行活肝移植。他透露本來一家人都願意捐贈,但經評估發現只有大女兒生心理狀況適合捐贈。移植後,Ken因為大女兒的膽管過幼,膽汁無法順利流通導致膽管閉塞,必須接受膽管鏡疏通膽管手術(ERCP)處理;可是之後發生多次閉塞及疏通,導致肝臟移植後有一年多時間都不停進出醫院,未能夠接受器官移植後的康復治療。而壞消息亦接踵而來,2016年9月Ken受病毒感染,持續高燒40度達4天,情況變得驚險,隨即醫院為他安排再接受「內窺鏡逆行胰膽造影手術」(ERCP),由外科醫生陳智仁教授及竺兆豪醫生處理;但是2星期內進行2次ERCP都不成功,最後院方建議Ken接受腹腔手術把閉塞的膽管部分切除。

Ken透露這已是第4次腹腔手術,本來以為移植手術後就能一勞永逸,惟之後可說是「多災多難」,因為其膽管在康復期間仍不順暢,甚至出現膽石,最後反反覆覆進出醫院接受各種治療。所幸,最終他在2019年4月全面康復,肝臟狀態良好、不再出現癌細胞,膽管亦不再閉塞。

康復後,Ken成為肝臟移植協康會主席,希望能夠利用自身經歷勉勵同路人。他希望各位癌症病人及器官移植輪候者不要放棄希望,因為身邊還有家人、院友、義工們的關心,總有一天會康復。訪問當天Ken透露大女兒即將結婚,他非常感激大女兒義無反顧地捐出部分肝臟,也很感激一家人多年來忍受著巨大壓力,仍然用各種方法幫助他、沒有放棄他,

「首先當然非常多謝她(大女兒)啦,因為是她令我能夠繼續生活。其實當日在車上聽到她突然表示願意捐贈,我當下感到非常驚訝又感激,因為我從來都沒有要求過他們一定要捐贈肝臟給我,對於她這舉動我真的覺得很感動。而這次換肝手術也拉近了我們一家人的關係,是大家的一個里程碑。」

每年11月第2個星期六為「器官捐贈日」

為推廣器官捐贈,在香港建立接受器官捐贈的正面文化,政府自2016年,將每年11月第2個星期六定為器官捐贈日暨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成立周年紀念。為響應政府呼籲,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將連同肝臟移植協康會、青年匯聚以及林哲玄立法會議員銅鑼灣辦事處於今年11月11至12日,在銅鑼灣擺放街站宣揚器官捐贈的重要資訊。

{{hket:inline-image name="311294249_638386114397372_4071858482339348603_n.jpg"}}{{/hket:inline-image}}

同時亦於11月12日,下午3:00至4:00 在觀塘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醫事‧問社區支援中心」舉行2022器官捐贈日講座,並設有網上直播,有興趣人士歡迎致電 3598 2157了解更多。

{{hket:inline-image name="500.jpeg"}}{{/hket:inline-image}}

U Lifestyle App自家節目登錄《U TV》專區!

↓↓試玩、試食、試用影片任您睇↓↓

立即體驗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精選健康知識,盡在 Healthy Life 健康男女

https://fb.com/HealthyLifeExpress/

撰文:郭子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