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點解心臟病風險篩查咁重要?

發佈時間: 2022/11/24

當大家以為癌症已很可怕的時候,心血管疾病其實來得更可怕,因為急性心臟病病發時往往可以在幾分鐘內奪命,難怪自60年代起,心血管疾病已位居本港第三大致命殺手,單在2020年,心血管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冠心病已奪去3,860人的性命。

港怡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嚴鵬飛直言,現時有很多藥物都可以用作預防心血管疾病治療,以延緩、甚至預防心血管病變,惟心血管疾病的病徵並不明顯,很多時要到心臟病發時才發現,錯過防治的最佳時間,故若能及早診斷或篩查,便可真正做到防患於未然。

心血管疾病成因多而複雜

事實上,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原因多而複雜,主要可分為可逆轉和不可逆轉兩類。不可逆轉的因素一般與年齡、性別及家族病史這些不可改變的原因有關,而其他可逆轉的環境因素如三高、吸煙、肥胖、缺乏運動、精神壓力等都會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速度,且時間愈久,影響愈大。因此若能及早透過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透過藥物控制,便可有效改善病情;否則,延誤治療則有機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臟病發作、心衰竭、心律不正等併發疾病的風險,嚴重更可導致死亡。

{{hket:inline-image name="shutterstock_1551785417.jpg"}}{{/hket:inline-image}}

靠心臟病風險篩查作超前部署

嚴鵬飛醫生不諱言,心臟病由開始至病發期間可以毫無徵兆,因此能夠推行早期心臟病風險篩查,透過風險因素的評估,精準地讓患者了解風險高低而接受進一步的檢查,便可有效預防心血管病變。「為防患於未然,各地醫學界早已推出多種心血管疾病風險模型,以預測不同人士的患病風險為目標。當中,歷史最悠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模型,就只需簡單輸入年齡、性別、血壓、吸煙習慣、膽固醇、糖尿病等的風險因素,就能預計未來3年至10年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透過心臟病風險篩查,若發現患者屬高風險人士,一般都會安排進行診斷檢查及預防性治療。但若屬於很高風險或已有心臟病病徵的人士,醫生則會按病人實際情況安排更深入的心臟病檢查,如運動心電圖、心臟超聲波及心臟血管造影檢查等,再輔以合適的治療,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

最後,嚴鵬飛醫生提醒,若出現心絞痛、胸前劇痛擴展到頸、手臂、下顎,而且大量出汗、氣促、翳悶、作嘔、暈眩,甚至昏厥等嚴重病徵時,謹記立即到急症室求醫,抓緊病發救治的黃金時間。

{{hket:inline-image name="DrYenPangFei_20211004.jpg"}}{{/hket:inline-image}}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