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無病無痛體格強健 照樣確診大腸癌 45歲起定期篩檢 減癌變風險

發佈時間: 2022/11/23

別以為只有年老體弱者才是大腸癌高危族,事實上,不少確診晚期大腸癌的個案,都是日常甚少病痛的壯年人士,這亦令他們忽略預防這個癌病的重要性。有醫生指出,大腸癌是少數可以透過檢測作預防的癌症之一,年屆45歲人士應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盡早篩查癌變。

篩檢意識低 確診較晚期
政府自2014年起推出大腸癌篩查計劃,為50歲以上人士提供大便隱血測試,但只適合沒有大腸癌病徵的人。腸胃肝臟科專科何鴻光醫生指出,如果本身有家族病史或最近發現大便習慣改變,例如持續便秘或肚瀉,甚或是大便出血等典型徵狀,應盡早接受大腸鏡檢查以檢測瘜肉及癌變。

何醫生認為,港人普遍對大腸癌篩檢的意識不高,特別是平日較少病痛、體魄強壯的人,很多時以為這種癌症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曾有一名任職消防員的55歲男士,有天突然發現大便出血,證實患上了大腸癌第2期。回顧對方病史,始知原來他認為自己身體強壯,絕少生病,故此過去多年都沒主動接受篩查,甚至持續便秘和肚瀉了數月也沒有看醫生,對確診癌症深感意外。

「沒病沒痛不代表不會患上大腸癌。其實大腸癌是由腸瘜肉演變而成,過程需要數年至十年,只要我們在這段期間主動接受篩檢,一旦發現瘜肉便可將其切除,防止它演變成腫瘤。外國指引建議45歲以上便要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否則待病徵出現時可能已經太遲。」何醫生說。

新型洗腸劑 飲用較彈性
除了「主動出擊」的意識較低,大腸鏡檢查前的準備過程也令不少人卻步。何醫生稱,大腸鏡檢查前一天需要飲用洗腸劑,惟傳統的洗腸劑對許多人而言較難入口,而且每次檢查前需飲用1至2公升,臨床上不少人飲用量不足,但這可能令大便無法排清,若然大便堵塞於腸道,就不能看清內裡狀況,減低檢查準確性,有些人更因此要中止檢查,另外安排時間重新照腸鏡。

不過,這個「洗腸困局」隨著新型洗腸劑出現有望被打破。何醫生稱,現時較新的洗腸劑擺脫難聞氣味,味道似橙汁,較為人所接受,而且只需飲用150至200毫升,繼而飲用1至2公升其他飲料,例如電解質飲品、無渣果汁或清茶等,重覆一次便可︰「由於它具備放瀉功效,能刺激腸道排便,故此飲用份量較少,但要留意本身年紀太大或心臟及腎臟功能較差人士未必適合飲用。」

何醫生補充,檢查前3天開始低渣飲食也是非常重要,建議避免高纖維和難消化的食物,例如紅米、糙米、奶類製品、煎炸和油膩食物。蒸蛋、蒸豆腐和煮腍的肉類是可以吃的。事前一天最好只吃流質食物,以確保檢查順暢。

何鴻光醫生提醒符合年紀的市民應盡早進行大腸癌篩查,以免有徵狀時已經太遲。預防及治療大腸癌有不同方案,各有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醫生討論,並按身體狀況、病情及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