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一次性十二指腸鏡 助降病人 交叉感染風險

發佈時間: 2022/11/25

「膽管閉塞」在臨床上並非罕見病症,患者可能會出現黃疸、小便呈茶色等症狀,需透過進一步檢查以作診斷及治療。然而,用於進行檢查的傳統重複使用式的十二指腸鏡, 因構造複雜並重覆在不同病人身上使用, 雖經徹底消毒, 仍可能有細菌殘留在管道內, 使病人承受一定程度的交叉感染風險。有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表示,現時已有一次性的十二指腸鏡, 可望降低患者間交叉感染的風險。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李玉棠醫生表示,肝臟製造膽汁,並經膽管排出至十二指腸,幫助食物消化。 其中膽汁會儲存在膽囊中,如果膽囊出現結石或會流入膽管中造成膽管結石而閉塞膽管。 其他如膽管癌及胰臟癌等均可阻塞膽管,導致膽汁無法排出,繼而出現細菌增生造成感染。 病人會出現徵狀包括黃疸、小便呈茶色,甚至腹痛、發燒等, 而嚴重細菌感染更可致命。

超聲波內視鏡診斷膽管閉塞
李醫生指,要診斷有否膽管閉塞,可接受電腦掃描、磁力共振或超聲波內視鏡檢查, 其中以超聲波內視鏡檢查最準確。 如發現有膽管閉塞跡象, 醫生可使用十二指腸鏡作「內視鏡逆行膽胰管造影檢查」(俗稱膽管鏡檢查)。 內視鏡會經口腔、食道、胃部進入十二指腸 ,再到膽管出口。醫生會透過導管注射顯影劑,在X光下觀察胰管及膽管狀況。若發現有異常,醫生可使用不同儀器移除膽管石或使用支架引流膽汁等。

傳統十二指腸鏡 可致病人交叉感染
傳統的十二指腸鏡為重覆性使用,當中可能為病人帶來潛在感染風險,一直備受醫學界關注。李醫生表示,傳統的十二指腸鏡, 雖經沖刷及消毒後,仍有機會有細菌殘留, 特別是一些抗藥性細菌。在外國便有不少病人因此受感染並且死亡的案例。

一次性十二指腸鏡 降高危人士嚴重感染風險
猶幸現時本港已引入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核准使用的一次性十二指腸鏡,可望有助降低有關感染風險。李醫生說,一次性十二指腸鏡的好處是全新、 不會帶有任何細菌, 故此在病人身上, 特別是在高風險人士身上, 特別有好處。例如患有化膿性膽管炎的病人、 或者病人有複雜膽管結構至使難以作完全膽汁引流, 或免疫力低的病人包括患有愛滋病、癌症、曾接受器官移植而正服用抗排斥藥物等患者,使用一次性十二指腸鏡既可達到治療目的,同時降低嚴重感染風險。

*備註:
李玉棠醫生提醒,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治療有多種不同方案,各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醫生討論,再按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病情、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