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疫中情】生死教育

發佈時間: 2022/11/25

新冠疫情高峰期間,部分非緊急眼角膜移植手術暫停,而離世時確診或被界定為密切接觸者未必適合捐贈眼角膜。雖然等候眼角膜移植的病人不至性命危在旦夕,但病人面對可能從此失明的恐懼,心情並不好受,所以當疫情稍為緩和時,我們便馬上主動出擊聯絡適合的離世者家屬。

面對喪親,大部分家屬都會悲傷且伴隨迷惘。身為眼角膜聯絡主任,我們接觸他們時,都要先評估家屬的心理狀況,當中包括了解他們的支援網絡及家庭背景等。我們會先給予家屬有用的資訊,例如領取死亡文件的安排,讓他們先處理最急切的事情,再在適當的時候向家屬提出角膜捐贈的請求。要在短時間內讓離世者家屬釋除疑慮,並在商議後作出捐贈的決定,我們提供的支援必不可少。

對我而言,與每位離世者家屬聯絡角膜捐贈事宜,並不單純是一個捐贈個案,而是一場生死教育的事業,若我們能貼心關懷離世者家屬,就能播下遺愛人間的種子,令愈來愈多人接受捐贈離世至親的器官,這亦是我小小的使命。

工作中曾經有有一個捐贈案例,他是一位年輕的爸爸,遺下一對年幼兒女,家人驚聞噩耗都非常傷心,太太決定幫丈夫捐出眼角膜,她對着痛哭的兒女解說,爸爸可以繼續幫助別人。稚子聽了,覺得爸爸很偉大。那刻原本傷心欲絕的三口子,情緒好像稍稍平復下來。喪禮上,捐贈者太太分享捐贈一事,還展示我們送上的心意卡,說丈夫遺愛是多麼引以為傲的一件事。這件事令我很難忘,器官捐贈能讓至親在悲傷中找到一點意義和安慰,讓受贈者重過新生,失去至親的人亦會感到溫暖,較容易釋懷,這就是器官捐贈的意義。

疫情下器官捐贈聯絡的工作不容易,但我們都不放棄,把握每一次生死教育的機會。

(疫情嚴峻,公立醫院前綫醫護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身邊也有不少的小故事,就讓大家分享,同行抗疫。)

撰文:伊利沙伯醫院眼角膜聯絡主任陸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