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社企堅信本地環保業大有作為 月收50噸有機廢物製堆肥

發佈時間: 2022/12/02

有言本港環保產業的發展前景堪憂,但社企FoodCycle+聯合創辦人鄭逸豪直言,早於20年前留意到海外及內地市場,有不少靠回收再造「搵食」的成功例子,堅信以創新項目及跨領域合作,同樣在本地大有作為。

他指出︰「隨着企業及政府加大資源投入,終不再單打獨鬥。」

鄭逸豪15年前入行,現時除了擁有社會企業家的身份,鑽研回收有機廢棄物、蚯蚓堆肥、以豆渣製成貓砂、魚菜共生等促進可持續發展方案,還有從事環保、ESG(環境、社會和管治)顧問工作,以及於多間大學擔任兼職講師。

企業願長遠參與廚餘回收

早年於中大環境科學系學士及化學系碩士畢業後,他曾到蘇格蘭公幹,該地由能源及產業以至日常生活,關於環保的巧思隨處可見。其間他見識到不同回收項目,並因工作機會接觸到廚餘回收,因此萌生於本港創立廚餘回收業務念頭,分別於2010年及2017年創業。

多年來默默耕耘,惟初期並未遇上好時機、好政策,首次創業失敗損失數十萬元,甚至被太太「勸退」。即使在收入方面,對比僅在大企打工,月入至今已超過10萬元的同系畢業生,收入相差一半,他仍表示對廚餘回收業的發展出路,抱持較樂觀的看法,認為市場環境轉變、改善產業發展模式等,將帶來更多可能性。於是吸取經驗另起爐灶,創立社企FoodCycle+。

他認為︰「香港人質素並不低,近半年來參與社區推行的回收項目時,見到的成果亦非常驚人。」另加上回收點以積分兌換禮品作招徠,均有助推動產業進一步發展。由以前觀察所見,可能僅有5%人願意為環保付出、支持環保,至現時已達到40%。

隨着近年公眾環保意識抬頭、企業愈多愈關注ESG,並將其納入長遠發展項目、政府角色有明顯轉變,陸續令他在推動市場合作的情況有改善,他更預期該社企有望未來3至4年回本。他指,留意到與食品廠、酒店業及餐飲業合作,推行新項目及方案如廚餘種植時,變得更易。一些與大型酒店集團及連鎖餐飲店的合作計劃,也變得更長遠,不再是短短數月完結。他指︰「由於合作成果可以量化,即使廚餘回收項目所需費用比普通掉垃圾貴3倍,企業也願意去做。」

至於近年政府角色,他亦認為明顯轉變,令其不論是獲邀或自行報名獲得的機會都增加,不再單打獨鬥。

目前該社企在上水開設廠房,每月回收約40噸至50噸有機廢棄物,當中約25噸至30噸包括涼茶渣、咖啡渣、豆渣、啤酒糟、木碎等添加物,會用作生產重點項目--有機堆肥產品「加樂泥」,每月約轉化成5噸至7噸加樂泥。他指,早前花約7年時間鑽研,並得到香港賽馬會慈善基金資助,以及多間食品商支持,才於今年初正式推出市場。據透露,該產品在6至7月高峰期月入達8萬元,現時則為4萬至5萬元。

本報記者:張寶燕

美術:招潤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