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香港海防博物館 全新展覽廳+史迹徑

發佈時間: 2022/12/13

香港唯一一間以軍事為主題的博物館-海防博物館,2018年9月受超級颱風山竹破壞需即時關閉,經過4年復修及更新後,於上月底重新開放。重開後,博物館設有13個展覽廳、鯉魚門軍事要塞史迹徑,當中注入多媒體元素,以全新演繹手法,訴說獨特的香港海防故事。

重新開放的海防博物館展覽廳,主要集中在山嶺上的堡壘,內設13個展廳,分為常設展覽、專題展覽及鯉魚門炮台展覽廳3個部分,當中有不少新主題展覽及展品。最大規模的常設展覽,由11個展覽廳組成,以香港海防故事做主題,展示自唐代以來香港的海防和軍事變遷,以及抵禦日本侵華的歷史,並探索香港在亞洲以至世界歷史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充滿歷史價值。

設13個展廳

其中一個展覽廳名為「歷代防務建置」,是敘述歷代王朝統治下的香港海防建置,包括宋帝昰及宋帝昺南逃來港的事迹、元代駐軍的情況,以及明清兩朝香港的部分海防公事等。另外的「義勇軍」展覽,是回顧義勇軍於1854年初至1995年解散期間的故事,探究起源、任務、貢獻,以及傳承的團隊精神。大家亦可從中欣賞一些珍貴的圖片,包括在1941年戰爭前夕,香港義勇防衛軍成員在灣仔修頓遊樂場外步操,以及義勇軍成立百周年紀慶的場刊等。

有關軍人的主題,還有「多元族裔的軍人」展覽廳,講述由英國人、華人、印度人和尼泊爾人等多個族裔共同駐守香港的年代,透過軍事歷史文物、檔案及個人軼事等,探討多元族裔駐軍的故事。展品包括攝於接近百年前的英籍軍官及印度士兵的照片,近代一點則有於1997年英國軍部出版的《駐港部隊》小冊子,封面為英兵、華籍英兵及尼泊爾啹喀兵的合照。

聲影說抗戰

展廳同時加入一些多媒體元素,在「聲影說抗戰」展館中,講述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揭開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序幕;香港人以各種方式支援抗戰,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奮力抗擊侵略者,迎來最後勝利。展廳便透過多媒體展品,以聲影訴說侵華歷史和香港在抗日戰爭的歷程,向抗日英雄致敬。另外,還為參觀者提供沉浸式的體驗,「日軍侵港」展廳內容是環繞1941年香港保衞戰爆發前的備戰狀態、保衞戰的經過,以及戰俘的遭遇,當中有一齣「香港保衞戰」沉浸式影片,情境不停轉換,配合不同的燈光效果,讓大家可投入親身體驗。

除了有不同主題的展覽館外,博物館還設有「鯉魚門軍事要塞史迹徑」。史迹徑共劃分為5條不同主題的路綫,沿途共有24個史迹點,包括建在岸邊岩洞內的魚雷發射站、屹立山嶺上的鯉魚門堡壘、多座炮台及溝堡等,讓大家可回顧歷史。

相片︰香港海防博物館提供

美術︰梁政敏

香港海防博物館 全新展覽廳+史迹徑

「歷代防務建置」展覽廳中,展品包括清代白緞銅釘棉甲。

香港海防博物館 全新展覽廳+史迹徑

展館裏有不少珍貴相片,包括1941年戰爭前夕,義勇防衛軍成員在灣仔修頓遊樂場外步操。

香港海防博物館 全新展覽廳+史迹徑

鯉魚門軍事要塞史迹徑有5條主題路綫,大家可以細味從前的歷史。

香港海防博物館 全新展覽廳+史迹徑

鯉魚門軍事要塞史迹徑有24個史迹點,放置不同的軍事用品,包括野戰炮及魚雷裝置。

香港海防博物館 全新展覽廳+史迹徑

鯉魚門軍事要塞史迹徑有24個史迹點,放置不同的軍事用品,包括野戰炮及魚雷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