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二次感染 ︳病情輕產生抗體少反而較易再染疫 拆解二次感染迷思6問6答

發佈時間: 2022/12/31

本港疫情持續,昨日(29日)新增23,589宗確診。本港累計逾250萬人染疫,雖然染疫後有抗體,但近期屢現「二次感染」個案,令不少市民感到擔憂。對於「二次感染」與「復陽」如何分辨,以及再感染時症狀有何分別等,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林緯遜為大家逐一拆解。

同場加映:
管家王 ︳年整過千部直立式吸塵機 維修專家拆解4大故障原因

{{hket:ul-video id="7302"}}{{/hket:ul-video}}

如何分辨「二次感染」及「復陽」?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林緯遜指出,可從兩方面分辨,其一是時間,感染後約3個月內,如核酸檢測再現陽性,則可視作「復陽」,反映體內有病毒殘留;如感染後快測由陽轉陰,數日後再次陽性,則只視作「快測反彈」(rebound),也不算「復陽」。

另一方面是CT值,林緯遜指「復陽」個案病毒量較低,CT值一般較高(40以上),相反二次感染病毒量通常相對較高,CT值較低。由於現時本港使用的快測劑,CT值30或以上會呈陰性,因此「復陽」個案快測大多呈陰性。

簡而言之,如在感染兩、三個月後,快測再次驗出陽性,則很大機會屬二次感染。

  • {{hket:inline-image name="c3-0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3-0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3-0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3-0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3-0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3-07.jpg"}}{{/hket:inline-image}}

快測劑紅線越深色病毒量越高?

是。林緯遜指當樣本的病毒量越高,紅線就會越深色,可以作為病毒量高低的參考,但要留意採樣方法及樣本量都會影響結果,「你好深入咁撩,同喺出面求其撩幾下都會有分別」。

康復後抗體可維持多久?

不少人認為染疫康復有抗體,二次感染機會很低。林緯遜指出,抗體會在康復後6個月內,逐步下降至低水平,一般在距離上次確診1、2個月內二次感染機會較低。

哪些人較容易二次感染?

林緯遜指出,一些免疫力較弱、體弱多病的長者,都較容易二次感染;另外當出現新型變異病毒,感染舊病毒株的康復者二次感染風險相對較高。簡單而言,在去年或之前感染Delta、原始病毒株等的康復者,比起在今年第五波疫情中感染Omicron的康復者,現時二次感染風險較高。

二次感染會較輕微嗎?

林緯遜指,雖然康復後抗疫會隨時間減少,但仍會有輕微抗體留下,因此一般來說二次感染會較首次感染徵狀輕微。

另一方面,林緯遜表示,通常感染時「病情越嚴重、康復後抗體越勁」,相反病情越輕徵,產生的抗體亦越少,也會影響再次感染的風險和病情輕重。

如何避免二次確診?

林緯遜指做足防疫措施、戴口罩外,接種應對二價疫苗作為加強劑,也能有效應對現時在本地流行的Omicron BA.4及BA.5變異病毒。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