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複性「拗柴」 恐變長期痛症 損平衡力

發佈時間: 2023/01/03

重複性「拗柴」 恐變長期痛症 損平衡力

不少人都曾「拗柴」,輕微扭傷一般並無明顯痛感,有物理治療師表示,腳踝扭傷可分為4級,輕微扭傷最快2星期即可痊癒,但有研究指34%腳踝扭傷患者會重複性拗柴,可出現關節不穩,影響其他下肢關節,增加其他肌肉及關節的負荷,甚至變成長期痛症,大大影響體能及平衡力,建議進行靜態及動態平衡訓練復康,強化肌肉。

註冊物理治療師蘇雅賢解釋,踝關節韌帶是將骨骼相互連接來支撑關節,當腳踝突然出現超越關節應有的活動幅度時,便會扭傷,即俗稱「拗柴」,可導致一條或多條腳踝韌帶拉傷,引致部分或完全撕裂。

逾3成患者重複性「拗柴」

她表示,最常見的拗柴是腳腕向內扭,引發前距腓韌帶(ATFL)或跟腓韌帶(CFL)受傷,前者是位於腳腕外前方,後者是腳跟下方。一般拗柴可由最普遍的「行路拗柴」,即步行在不平穩路面發生,或因硬物、爬樓梯、穿高跟鞋不慎扭傷;亦有「慢性拗柴」,即多次性的扭傷致韌帶撕裂,尤其是長者,「感覺似腳痠」。

她續說,腳踝扭傷可分為4級,第一級是輕微拉傷,關節沒有不穩,約2星期即可痊癒;第二級別屬中度斷裂,關節或有不穩,需時4至6星期痊癒。

第三級別為完全斷裂,需接受手術或石膏固定,最少6星期至3個月才康復;最嚴重為骨折,患者會出現紅、腫、熱、痛,不能步行多於4步,指定位置有明顯的壓痛點,需進行石膏或保護托固定或接受手術,康復期需最少6星期至3個月。

輕傷或難察覺

不少人一生中會出現多於1次拗柴,她表示,曾有研究顯示,34%腳踝扭傷患者會重複性拗柴,如小腿外側的腓骨肌,其作用為穩定腳腕,防止腳腕扭傷,但當多次重複性拗柴後,將大大減低肌肉的保護性及穩定性,一旦關節或者肌肉負荷過重,就有機會再度拗柴,甚至演變成第2至3級扭傷,嚴重或轉化成長期痛症,影響體能活動力。

部分人或曾經歷「無痛拗柴」,蘇雅賢指輕傷者或未必能察覺,不影響日常生活,但有70%至80%人的平衡力會變差,甚至影響其他下肢關節。她提醒,曾有腳踝扭傷史、沒有使用關節保護托、踝關節背屈活動幅度不足等,都是拗柴「高危族」。

此外,部分患者扭傷後並無紅、腫、熱、痛,蘇雅賢指或與扭傷並無關係,主要是因腳腕關節受壓,「行路多咗或搬物件多咗」,只屬暫時性。

記者︰謝雅寶

美術:招潤洪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