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晴報醫療室︳港男排便不清微失禁 直腸突出肛門 醫生拆解3大脫肛成因 一物件可助復位

發佈時間: 2023/01/17

有港男近日在網上發文指,最近排便不清,甚至發現直腸尾端竟從肛門口突出來,另外有輕微失禁及難以控制排便時機的問題,因而推斷自己有脫肛問題,故於網上開帖詢問其他網民意見。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張世華曾接受《晴報》訪問指,常見的脫肛成因包括長期便秘或嚴重肚瀉等,如果想處理脫肛透情況,可利用一樣物件幫助復位。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不尋常的氣喘:心臟衰竭的警號

{{hket:ul-video id="7399"}}{{/hket:ul-video}}

港男懷疑自己脫肛

有港男昨日(16日)在連登討論區以「急問!!!! 懷疑脫肛 點算好」為題發文,表示於兩日前發現自己排便時總排得不乾淨,更發現有少許直腸尾端從肛門口突出來,另外也有輕微失禁、難以控制排便時機、便秘等問題,懷疑脫肛。

有網民留言建議事主應該向醫生求醫,而非於網上發文尋求解決方法,然而事主坦承想匿名,不希望有其他人知道自己的情況,故此才於網上詢問網民意見,望得到解決方法。帖文隨即引起熱議,有網民指可能是外痔,也有網民指是脫肛:

  • {{hket:inline-image name="WhatsA_600_600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jpeg"}}{{/hket:inline-image}}

醫生拆解脫肛成因 女性風險較高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張世華曾接受《晴報》訪問,表示「脫肛」是指有直腸組織(如肌肉組織和黏膜)脫垂於肛門之外,常見於兒童和長者,另外普遍中年人士約40歲後會增加脫肛風險。醫生引述外地數據指出,成年人患病機率為0.25%至0.4%,當中65歲以上患者佔1%,長者多受肌肉鬆弛和神經調節功能失常所影響,而兒童多受先天因素影響,如天生肌肉無力。此外,女性脫肛風險較高,一般為男性的5至6倍,若曾生育則風險更高。

張世華醫生續指,常見的脫肛成因包括先天肌肉鬆弛、長期便秘或嚴重肚瀉令直腸肌肉受壓,令直腸組織脫垂,

「患者便秘時用力排便,導致腹部壓力增高,使直腸脫出。」

張醫生表示,如果有慣性脫肛問題可以透過利用潤滑劑幫助復位,「一般醫生會教導患者家人如何用潤滑劑幫助復位,但若果太痛或有嚴重出血,則可能需要醫生協助。」要預防脫肛,建議少食零食,多喝水及食蔬果以吸收足夠的纖維,保持排便暢通。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撰文:郭子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