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假期後,本港疫情續平穩,昨錄2,401人確診,市民冀放寬最後一步防疫措施「口罩令」。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認為,當每日最低氣溫高於20度,呼吸道病毒較難生存,即3至4月間,是除下口罩最佳時機,屆時將再經歷「後口罩浪」,呼吸道病毒更易傳播,但反而助市民建立混合免疫,減低冬季大爆發風險;另有其他專家顧問指,4月底前可解除非高危地點口罩令,惟醫院、院舍等仍建議戴口罩。
本港昨有2,337宗本地感染,64宗輸入。公院有2,365人留醫,233人屬重症;多28人死亡,年介53至102歲,75%人已打3針或以上。
對未來防疫路向,袁國勇指,早於2020年初已提出新冠不會像沙士般自然消失,參照新加坡經驗,本港單日確診會持續在2,000至2萬多宗徘徊。且當市民除下口罩,或會使流感、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重新出現,有機會令大量人入院,「後口罩浪必會經歷痛苦」。
或要每年打新冠針 高危族兼打流感針
惟他指,早放寬口罩令總比遲放寬好,當每日最低氣溫超過20度,病毒在環境生存時間會較短,身體炎症反應亦較輕,故3月初至4月底為放寬口罩令最佳時機,通過春夏的自然感染,可增強混合免疫效果,鞏固社區免疫屏障,避免冬季出現嚴重爆發。
袁指,因新冠病毒像流感不斷變化,未來有機會要每年補打新冠疫苗,尤其是長者及長期病患更應在冬季來臨前的10至11月補針。他指,政府亦應針對幼童、長者及長期病患等高危群組,制定流感及新冠疫苗綜合接種計劃,並建議長者在冬季「戴回口罩」。但他指,因補針「無得逼」,日後毋須再訂接種率指標。
另一專家顧問劉宇隆指,最理想是在4月底前,解除室外及室內非高風險地點的口罩令,其後每10至14日作一次評估,若情況許可,1個月後便可全面解除口罩令。惟他指,長者等高危群組免疫力較差,日後仍需定期補針。
坐公共交通 去醫院 仍建議戴口罩
同是政府專家顧問的許樹昌亦認同,天氣回暖後解除口罩令,可增社會整體免疫屏障,惟重申坐公共交通、去醫院及院舍等高危設施時,仍建議戴口罩,減低社區爆發風險。
倡效法沙士當年 獨立調查檢討應對新冠
今年正值沙士20周年。袁國勇倡政府應效法當年做法,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檢討應對新冠工作。他指,當年沙士後政府設衞生防護中心,在研究及收集傳染病情報上投放大量資源,且與內地機構保持聯繫,均為應對新冠疫情奠下基礎,令港府早於2019年底已知「某省」爆發與沙士相關病毒,提早應變。
惟袁指,新冠造成逾萬人死亡,疫情初期的檢測量、追蹤及隔離工作均有不足,若早期已提升檢測量,病毒傳播速度可「走慢好多」。他續指,不論港人「鍾意與否」,第3次全球大流行總會到來,長者首當其衝,亦應盡快檢討安老院舍防疫,及2021年清零時未能推動長者接種原因,避免重蹈覆轍。袁笑謂「自己也是長者」,期望檢討後可受惠,「長命啲活到120歲也說不定。」
袁指,抗疫3年最不足之處是「宣傳」,因市民信任是抗疫「最基本的事」,若無信任,未來難面對重大難關。
記者︰脫芷晴
美術:顏玉玲
▲袁國勇(資料圖片)
▲專家倡為長幼等高危族,制定流感及新冠疫苗接種計劃。(資料圖片)
▲專家倡為長幼等高危族,制定流感及新冠疫苗接種計劃。(資料圖片)
-
Price.com.hk「精明消費之選2021」 ASUS開創電子科技新生活 |
|
-
用家分享女人之苦 藥劑師推薦真臨床實證 2星期告別頻、急、滲 |
|
-
【華盛証券抽獎】開戶即送$500現金券 參加大抽獎再贏50萬豐富獎品 |
|
-
-
-
-
-
您也可能喜歡...
-
登記捐贈或取消屬自願 盧寵茂︰港器官港用優先 醫管局前綫指暫無家屬憂器官捐內地
|
-
業主要求「三邊落床」大套房 測量師︰影響周邊承托 日出康城單位裝修疑打穿主力牆 港鐵未接申請
|
-
夥大學辦培訓課程 500萬獎助學金 漁業界推海產養殖專才培訓吸新血
|
3至4月回暖 袁國勇:可撤口罩令 助建混合免疫 減冬季再爆發 - 晴報 - 港聞 - 要聞 - D230127
3至4月回暖 袁國勇:可撤口罩令 助建混合免疫 減冬季再爆發 - 晴報 - 港聞 - 要聞
新春假期後,本港疫情續平穩,昨錄2,401人確診,市民冀放寬最後一步防疫措施「口罩令」。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認為,當每日最低氣溫高於20度,呼吸道病毒較難生存,即3至4月間,是除下口罩最佳時機,屆時將再
https%3A%2F%2Fskypost.ulifestyle.com.hk%2Farticle%2F3448557%2F3%E8%87%B34%E6%9C%88%E5%9B%9E%E6%9A%96%20%E8%A2%81%E5%9C%8B%E5%8B%87%EF%BC%9A%E5%8F%AF%E6%92%A4%E5%8F%A3%E7%BD%A9%E4%BB%A4%20%E5%8A%A9%E5%BB%BA%E6%B7%B7%E5%90%88%E5%85%8D%E7%96%AB%20%E6%B8%9B%E5%86%AC%E5%AD%A3%E5%86%8D%E7%88%86%E7%99%BC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448557/3%E8%87%B34%E6%9C%88%E5%9B%9E%E6%9A%96%20%E8%A2%81%E5%9C%8B%E5%8B%87%EF%BC%9A%E5%8F%AF%E6%92%A4%E5%8F%A3%E7%BD%A9%E4%BB%A4%20%E5%8A%A9%E5%BB%BA%E6%B7%B7%E5%90%88%E5%85%8D%E7%96%AB%20%E6%B8%9B%E5%86%AC%E5%AD%A3%E5%86%8D%E7%88%86%E7%99%BC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445000/3448557/002_01_a_20230127_L.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445000/3448557/
港聞
要聞
007
3448557
503
503001001
港聞 要聞
疫情,疫苗,口罩,防疫措施,袁國勇,許樹昌
時事,社會民生,疫情,實體詞,中西療法,疫苗,實體詞,醫護健美用品,口罩,實體詞,政府政策,防疫措施,實體詞,人物,袁國勇,實體詞,人物,許樹昌
新冠 口罩 病毒 政府 口罩令 流感 市民 長者 沙士 顧問 專家 疫情 院舍 機會 呼吸道 醫院 屏障 袁國勇 高危 地點 氣溫 確診 資源 長期 病患 接種率 指標 疫苗 整體 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