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心房顫動無聲無息 「左心耳封堵術」減近7成中風風險

發佈時間: 2023/02/08

面對心儀對象,心如鹿撞,心跳加速,叫人心情複雜;不過,從健康角度來看,不尋常的心律,卻可能是心房顫動的警號,有時候,這種時快時慢的心律,來得無聲無息,患者無痛無癢,卻不知已受到中風的威脅。

心房顫動是臨床上常見的心律不整,患者出現中風的機會比常人高5倍。隨著年齡增長,出現心房顫動的機會逐漸上升。研究顯示,40歲或以上的人士有2%機會出現心房顫動,70歲以上的,則增至5至8%。患者會感到心跳加快及紊亂,亦會出現體力下降、疲勞、頭暈和呼吸短促等症狀。不過。亦有患者徵狀不明顯甚至全無病徵。

心房顫動之所以導致中風,是因為心房不規律的跳動,令心房的血液凝結,形成血栓,隨著血流流至腦部或其他器官,會堵塞血管,造成缺血性梗塞,即是中風。若血栓流至腦血管,就會導致腦中風。須知道,由於心房顫動而形成的血栓體積相對較大,對身體的影響較嚴重,死亡率亦較高。

治療心房顫動,一線治療是透過抗凝血藥物,即是薄血藥,減少形成血栓,以降低中風風險。不過,薄血藥或增加出血風險,例如胃出血;一旦受傷,亦有可能流血不止。此外,有些患者不適合服食薄血藥,例如曾經腦出血,他們長期服食薄血藥或引發更嚴重出血。這些患者就可選擇接受「左心耳封堵術」。

左心耳位於左心房末端,九成的血栓都是在左心耳形成。因此,若能將左心耳封閉,就可降低近七成中風風險。該手術為微創手術,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進行。醫生會透過大腿股溝靜脈的小切口,將猶如雨傘的堵塞器傳送至左心房,再將之堵塞於左心耳入口,避免血液在左心耳停留並凝固,因而形成血栓,從而達到預防中風的效果。

「左心耳封堵術」臨床上已有十年以上歷史,在本港亦屬於一項成熟的手術。手術時間約為一個半小時,手術成功率達98%。而手術已知風險主要是出血、刺穿心臟、心包積水和手術期間中風等,但風險低於3%,而且隨著儀器和技術的進步,這些手術併發症非常罕見。

手術後,患者可於翌日出院,但須小心護理傷口避免出血。患者在術後應跟從醫生的指示服食抗血小板藥、薄血藥或阿士匹靈等藥物,以減低將來中風的風險。

(治療心房顫動有不同方案,各有成效及風險,患者應與醫生討論,並按個人身體狀況、病情、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方案。)

{{hket:inline-image name="Dr.jpg"}}{{/hket:inline-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