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曱甴致敏|曱甴佔致敏率45%誘發哮喘濕疹 中大研究發現7種新型曱甴致敏原

發佈時間: 2023/02/24

在本港,曱甴是僅次於塵蟎的第2大常見致敏原。於本地過敏患者當中,曱甴佔致敏比例45%。中大醫學院與泰國和深圳院校,集合美國曱甴(Periplaneta americana)25條染色體的高質素基因組,進行測序和致敏原鑑定,結果發現,7種新致敏原和1種原有致敏原的變種,成功拓展美國曱甴基因組圖譜,有望促進由致敏原提取物標準化,及曱甴過敏診斷和治療法的發展。

同場加映:
管家王|實木枱塗層脫落 木家具店長示範一招急救 戒6大壞習慣傢俬更耐用

{{hket:ul-video id="7652"}}{{/hket:ul-video}}

兒科學系教授梁廷勳引述個案,指有1名10歲男童以往曾3次進食蝦蟹後,1小時內全身出現蕁麻疹(風癩),花數天時間才消除。經檢查後發現,男童對曱甴、蝦及塵蟎等均有過敏反應,其中對曱甴反應最大。

曱甴致敏比例僅次塵蟎 研究團隊提醒避免接觸

中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教授徐國榮指出,香港過敏問題非常嚴重,逾半人口受哮喘、過敏性鼻炎和濕疹影響,特別是14歲以下兒童,而曱甴是僅次於麈蟎的常見致敏原;梁廷勳指是次研究正帶來突破,未來可將新發現的致敏原與現有曱甴提取物結合使用,以促進曱甴致敏原提取物標準化,有助建立致敏風險分類,為致敏模式較複雜的患者,提供更有效的診斷、治療。

指團隊指出曱甴屬雜食類,有食物的地方就有機會出現曱甴身影,而其排洩物及爬過時留下的分泌物均會令人過敏。

要避免曱甴致敏可由以下重點著手:

  • 曱甴於攝氏28度最活躍
  • 妥善保存食物,避免食物殘留
  • 保持陰暗處乾燥,例如處理好鋅盤底滴水
  • 避免在床上進食
  • 如居住單位靠近食肆或垃圾房,可定時在門窗噴小量殺蟲水予以驅趕

白蟻或同樣致敏 殘骸可引發哮喘

除曱甴外,團隊亦發現美國曱甴、德國曱甴與3種白蟻在基因上屬於近親,換言之白蟻亦可能帶有與曱甴相似的致敏原。徐國榮提醒雨季時如有飛蟻入屋建議儘快清理,否則可能引發哮喘。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