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腸道健康︳40歲女常肚痛腹瀉 質疑患上「腸漏症」 醫生揭患「腸易激」兼有脂肪肝︳附4招預防腸易激

發佈時間: 2023/02/28

腸道健康出現問題分分鐘會導致其他身體疾病。一名40歲的女士患有腸易激綜合症(IBS),更有其他疾病,如脂肪肝、膽固醇及血糖偏高。對此,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拆解其成因及治療方法。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補充膠原蛋白有助美白養顏? 營養師拆解實際作用+合成條件

{{hket:ul-video id="7683"}}{{/hket:ul-video}}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昨日(27日)在Facebook,分享《院長醫生週記》中其中一宗病例。一名40歲的女士在律師樓工作,近年健康開始出現問題。她經常感肚痛及腹瀉,醫生其後診斷她患上「腸易激綜合症」,需要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包括避開下午茶、甜點、魚生等等。除此之外,她更有脂肪肝、膽固醇及血糖偏高的問題,如不注意的話可能會導致肝硬化和冠心病。

女士求診當天拿著醫學文章,詢問陳教授自己是否因患上「腸漏症」,才導致其他健康問題。陳教授就指「腸漏症」其實是一種近年新興的醫學理論,如腸壁出現滲漏,便會令過敏原、有害的細菌及毒素等從腸道內進入體內。這些外來物質或會刺激腸道黏膜慢性發炎,引起腸易激綜合症甚至炎症性腸病;如有物質隨血液流竄,就可能影響到其他器官。陳教授又補充指,動物研究發現「腸漏症」與脂肪肝、糖尿病、過敏症、哮喘、情緒病及慢性疲勞綜合症有關。

至於腸壁出現滲漏的原因,陳教授就指因腸壁保護膜並非密不透風,如細胞間的縫隙過大或穿洞,就可能出現「腸漏症」。另外亦有研究指出,環境因素也可能導致腸壁滲漏,如高糖、高脂、低纖維的食物、酒精、食品添加劑等,情緒壓力及腸道微生態失衡都有可能引發腸漏現象。

針對女士的情況,陳教授就解釋指「腸漏症」仍是一種流行的醫學理論,仍需大量臨床研究以確定它在多種疾病所扮演的角色。科學家正在研究如何修補腸壁上的裂縫,並通過減少腸壁渗漏改善健康。他最後表示腸道健康不僅是為了改善消化功能,也是預防不同疾病的關鍵角色。

腸易激誘發原因眾多

根據資料,IBS屬於一種長期性、功能性的腸道失調,常見症狀包括經常腹痛、腹脹、腹瀉和便秘等,惟誘發原因眾多,包括腸道動力過快或過慢、遺傳、心理因素、腸胃發炎等。雖然世界衞生組織的《國際疾病分類》將IBS歸類為消化系統疾病,但不少文獻將其成因指向患者的心理健康,因人體面對壓力時會影響神經內分泌系統,繼而刺激腸道活動。

有醫生表示,治療IBS一般會先要求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例如要求患者放鬆心情、保持充足休息和睡眠,並多吃含豐富水溶性纖維的食物、少吃刺激性食物;另外也要避免進食引致腸胃不適的食物,並需確保吸收足夠營養。如情況未見改善,醫生或營養師可能會為患者制定FODMAP(可發酵寡糖、雙糖、單糖和多元醇)飲食餐單,又或處方藥物以緩和病徵。

  • {{hket:inline-image name="p_600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930OG3-G001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930OG3-G002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930OG3-G003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930OG3-G004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930OG3-G005_600.jpg"}}{{/hket:inline-image}}

必要時須轉介心理治療

雖然IBS不是嚴重疾病,也不會致命,但其症狀可持續長時間,影響患者的精神健康和生活質素,甚至可能會在考試、面試等重要關頭「發作」。有醫生警告,IBS可能是患有抑鬱症、焦慮症等隱性情緒病的表徵,患者會持續感到情緒低落、疲倦、暴躁、專注力下降甚至有輕生念頭等;而IBS的病徵也與大腸癌、慢性腸臟發炎(包括克隆氏症)等其他下消化道嚴重症病類似,如懷疑自己患上IBS便應盡快求診和進行檢查,讓醫生作出診斷,必要時可能需轉介進行心理治療。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