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有益身心,近幾年不少人會購買大容量水樽,每日泡養生茶或水果茶幫助排毒,順便監察飲水量。不過原來用錯方式或器具,反而有可能會吸收大量毒素,弄巧反拙。有台灣醫生就指出,錯誤裝熱水方法可能會導致患癌機率上升、造成肥胖等風險。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生蛇」痛過生仔 接種疫苗防「蛇」纏身
{{hket:ul-video id="7744"}}{{/hket:ul-video}}
台灣高雄榮總職業醫學科主任祝年豐,日前於當地健康節目《健康2.0-名醫觀點》指出,飲水除了可以促進身體循環,更可將體內毒素或代謝物等轉換成尿液排出體外,因此非常重要。人體每日平均需要攝取2000至3000毫升水份,但不正確的飲水方式,尤其以不乎合規格的塑膠容器裝熱飲,不但會攝入毒素、更有可能致肥或增加癌症風險。
祝醫生表示,塑膠物品會釋出一種名為「環境荷爾蒙」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可對人體造成以下3大健康問題:
3大環境荷爾蒙危害
祝醫生遂指,很多人以為環境荷爾蒙只存在於膠袋,但事實上坊間各種塑膠製品,例如清潔劑、潤膚乳液、沐浴露,甚至保鮮紙、印刷所用的油墨、仿瓷餐具等,都有存在環境荷爾蒙的風險。
環境荷爾蒙除了增加肥胖、患癌風險外,更可能造成性早熟、不孕問題,女性會更易出現乳癌和子宮內膜癌,而男性則會增加前列腺癌及膀胱癌風險。他呼籲大家平日應盡量減少塑膠製品,並且應正確使用塑膠容器,假如出現無法避免的情況,醫生建議應要檢查所使用的塑膠器具或膠袋等是否符合生產規格,尤其微波食物時的保鮮紙,入爐前更應要注意。而以下6種斟熱飲的壞習慣更要可免則免:
- {{hket:inline-image name="1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e7714ef8-f7b4-485f-a284-8e22bd9f298b.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fc6e967-f7b0-40d8-a658-dccce069099c.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7f54eb4b-fdc4-4399-b1aa-e9a603ff2e2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895d460-88fd-4339-a80b-d38419516a2d.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5c04c64-70ab-474f-87df-d0041589ac6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f64b074-826a-4085-a9fa-5c976ae3d81e.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4234e35-dba5-4893-8b49-96d9640de242.jpg"}}{{/hket:inline-image}}
環境荷爾蒙可誘發婦女疾病
香港乳癌基金會主席霍何綺華曾在《晴報》撰文指出,荷爾蒙是調節人體功能及健康的重要元素,可是我們生活周遭充斥着大量工業生產過程衍生出來的化學物質,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這些化學物質統稱為「內分泌干擾化學物」,又名為「環境荷爾蒙」,目前已知的最少有70種,包括有機氯類除害劑、二噁英和二噁英樣多氯聯苯、雙酚A、苯乙烯、鄰苯二甲酸酯、有機錫及壬基酚等。
2013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發表了《內分泌干擾物科學研究現狀》報告,指出了環境荷爾蒙與健康問題之間的關係。有專家解釋,環境荷爾蒙對女性健康的影響值得關注,因為當環境荷爾蒙進入女性身體,有機會與體內的雌激素受體結合,模擬或干擾荷爾蒙的作用,影響人體的調節功能,更有機會誘發乳癌、子宮內膜異位等婦女疾病。
6招減少環境荷爾蒙危害
台灣腎臟科醫生江守山,早前於當地健康節目《健康好生活》中分享案例,指一對母女長期患有經期紊亂不順的問題,追問之下才得知,原來兩母女特別喜歡吃雞皮和雞翼;所以家裡其他人如果有雞皮和雞翼,都會給她們吃,導致環境荷爾蒙過高。
江醫生指除了少吃雞皮和雞翼外,還有6大方法避免環境荷爾蒙過高:
- {{hket:inline-image name="4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7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避免使用塑料紙製及一次性免洗餐具:除避免用塑料餐具外,也要減少使用一次性紙製餐具,「超商的紙杯在沖泡熱咖啡的時候,它會掉出來2萬多顆塑膠微粒。」
- 減少接觸感熱紙:避免長期接觸傳真紙、熱感感紙。
- 勤洗手
- 減少食用油炸食品及動物脂肪:小心油炸食品及動物脂肪,如雞皮,雞在食用飼料和接觸環境時,會積累脂溶性的環境荷爾蒙在體內。
- 保持室内通風及空氣清淨:保持通風,避免室內灰塵微粒的傷害。
- 避免使用香味濃郁的洗頭水、沐浴露:注意個人的衛浴用品和美妝用品,因內裡可能加入過多定香劑等。
U Lifestyle App自家節目登錄《U TV》專區!
↓↓試玩、試食、試用影片任您睇↓↓
【立即體驗】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撰文:倪慧雯
-
愛回家丨尚善若水神還原雨災獲救興奮女 網友追問:消防員係邊位演? |
|
-
傷健共融|迪士尼「國際復康日」慶典 並賀運動員亞運亞殘運凱旋 倡多元平等共融 |
|
-
視力健康|22歲男生視野變暗 因愛戶外釣魚致白內障 近視超一度數高危 |
|
-
金手指丨阿Sa親認「裝假狗」竟變成另一女星? 胸部加料僭建:成為我人生嘅高峰點 |
|
-
轉角浣紗街丨余德丞為演同志求教余迪偉 突破尷尬氣氛初嘗BL錫錫戲 |
|
-
身世之謎|上網驚見另一個自己 意外尋獲雙胞胎妹妹 揭19年前生父賣女真相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您也可能喜歡...
-
視力健康|22歲男生視野變暗 因愛戶外釣魚致白內障 近視超一度數高危
|
-
不幸降臨|女子常感冒難癒 懷二胎驚悉患愛滋丈夫同中招 揭10年前因一事不幸感染
|
-
食道癌|婦人不煙不酒誤吞薑片 吞嚥不順揭患食道癌 一習慣致患癌風險增逾兩倍
|
-
老年得子|70歲老婦3年前誕女後再生龍鳳胎 丈夫聞訊即人間蒸發
|
-
子宮下垂|32歲媽誕第二胎坐月 一站立子宮跌落大腿 臥床8個月始求醫|附預防子宮下垂5貼士
|
-
外傭患癌|工作5年外傭患乳癌 港媽不離棄願照顧 憂一生活難題難解決【附專家建議】
|
-
飲食攻略·火鍋篇|食肉先定食菜先?生蠔要烚幾耐? 食安中心教5招安全打邊爐
|
-
大灣區合作|大灣區醫療與中大醫院達戰略合作 共建粵港協作價值醫療夥伴體系
|
食用安全|塑膠餐具用錯方法 恐致肥胖+罹癌風險 醫生:6大壞習慣應避免 - 晴報 - 健康 - 生活健康 - D230311
食用安全|塑膠餐具用錯方法 恐致肥胖+罹癌風險 醫生:6大壞習慣應避免 - 晴報 - 健康 - 生活健康
飲水有益身心,近幾年不少人會購買大容量水樽,每日泡養生茶或水果茶幫助排毒,順便監察飲水量。不過原來用錯方式或器具,反而有可能會吸收大量毒素,弄巧反拙。有台灣醫生就指出,錯誤裝熱水方法可能會導致患癌機率
https%3A%2F%2Fskypost.ulifestyle.com.hk%2Farticle%2F3477493%2F%E9%A3%9F%E7%94%A8%E5%AE%89%E5%85%A8%EF%BD%9C%E5%A1%91%E8%86%A0%E9%A4%90%E5%85%B7%E7%94%A8%E9%8C%AF%E6%96%B9%E6%B3%95%E3%80%80%E6%81%90%E8%87%B4%E8%82%A5%E8%83%96%2B%E7%BD%B9%E7%99%8C%E9%A2%A8%E9%9A%AA%E3%80%80%E9%86%AB%E7%94%9F%EF%BC%9A6%E5%A4%A7%E5%A3%9E%E7%BF%92%E6%85%A3%E6%87%89%E9%81%BF%E5%85%8D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477493/食用安全-塑膠餐具用錯方法-恐致肥胖-罹癌風險-醫生-6大壞習慣應避免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475000/3477493/139e64de-21a1-494a-8fa6-4a55bc9afadc_1024.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475000/3477493/
健康
生活健康
503
3477493
514
514003016
健康 生活健康
健康問題,家居,肥胖,醫生,雌激素,不孕,食品,乳癌,前列腺癌,台灣,養生,癌症,兒童健康,食用安全
健康醫療,健康問題,地產,家居,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肥胖,實體詞,工種,醫生,實體詞,有害化學物/毒品,雌激素,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不孕,實體詞,食品,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乳癌,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前列腺癌,實體詞,地域及地區,台灣,健康醫療,健康養生,養生,健康醫療,健康問題,癌症,健康醫療,健康問題,兒童健康,健康醫療,健康養生,食用安全
健康,家居
荷爾蒙 環境 塑膠 醫生 可能 人體 風險 節目 飲水 生活 當地 台灣 影響 沐浴露 內分泌 餐具 女性 膠袋 乳癌 保鮮紙 化學 毒素 雞皮 功能 物質 問題 長期 方法 身體 製品
2023-03-11
食用安全-塑膠餐具用錯方法-恐致肥胖-罹癌風險-醫生-6大壞習慣應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