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正經歷高齡海嘯,香港百歲長者數目在10年間升逾5倍,由2011年的1,890人增至2021年的逾1.15萬人,人口比例僅次於日本。
- {{hket:inline-image name="de67c74d-5c19-4305-a7f4-bb0329645fc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f7e7928-e50f-432c-b15e-c2ae98edcd9f.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a46d9ae-b0f2-4a7b-88c5-30ae67b72c6b.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4087a42-f146-412f-b417-43111cb8702b.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8941ce4-9217-447c-bce6-334f5a467953.jpg"}}{{/hket:inline-image}}
香港百歲老人研究團隊與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於前年4月至去年9月,面對面或以電話訪問151名95歲或以上社區高齡長者的照顧者,8成照顧者為長者的子女,當中最年長的長者達106歲,最年長的照顧者則為92歲。
高齡長者近7成半患3種或以上長期病
結果發現,高齡長者的健康較2011年的同類研究結果差,近7成半患3種或以上的長期病患,如高血壓、糖尿病等,5成半更身體衰弱,較2011年增31.9個百分點,確診認知障礙症的長者則增3成。
高齡長者的負面情緒亦有所增加,近3成出現抑鬱情緒,1成有焦慮,逾6成更感覺愈老愈沒用,逾2成半則常感到孤單、緊張和害怕,情況相信與長者疫下社交減有關。
金齡照顧者在扶抱 往往力不從心
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學系助理教授劉喜寶指,近半高齡長者在洗澡、室内移動、進食等,有至少1項不能自理或需協助,而本港「以老護老」的情況非常普遍,惟金齡照顧者在扶抱等往往力不從心,同時亦承擔沉重精神和經濟壓力,過半數更經歷社交孤立,1個月內接觸少於2名親友,情況不容忽視。
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院士及滙智研究中心總監張筱蘭稱,過去的嬰兒潮、現時的低死亡率和生育率持續下降,均影響人口年齡和性別結構,令人口不可逆轉地急速老化,2030年本港每3人將有1名為60歲或以上,社會資源需求飆升;而高齡長者和金齡照顧者中,女性佔4分3,令如何迎接大量銀髮女性亦成為嚴峻挑戰。
她強調「將計時炸彈轉為機遇好重要」,認為未來7年是作出改變的關鍵時刻,要改善長期護理制度、加強全民健康教育等。研究團隊亦倡推出針對性健康支援服務,以及善用樂齡科技支援家居安老,如租賃座廁扶手、電動移位機等,在維持長者一定程度自理能力同時,提升照顧者的身心健康。
照顧99歲失智父無自由 , 72歲孝順女無悔:他活著就盡力照顧 , 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梁薾心
責任編輯:陳浩義
-
珍惜生命|20歲女大學站外危坐天橋墮下昏迷 揭疑受感情等2問題困擾輕生 |
|
-
-
兩餸飯|ifc $75兩餸飯熱賣金融才俊排長龍 網民列2大原因成功殺入中環 |
|
-
Anson Lo被誤曾演出《三五成群》 神撞樣原來係《愛回家》演員胞弟 |
|
-
醫療事故|明愛醫院79歲男病人送ICU急救 無開氧氣瓶氣閥終不治 |
|
-
叠影狙擊|文頌嫻認唔識撈拒公司命令被罰 「七魔女」變晒慈母唔憂單身佘詩曼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您也可能喜歡...
-
照顧者辛酸︳照顧99歲失智父無自由 72歲孝順女無悔:他活著就盡力照顧
|
-
照顧者辛酸|長年照顧中風妻再患末期癌 八旬翁勒斃妻子後自殺未遂
|
-
長者參與藝術工作坊 抑鬱指數速降36% 疫情加劇情緒問題
|
-
心理健康|港大藉表達藝術助長者療癒身心 參與長者抑鬱指數跌36%
|
-
平安鐘3日接5千求助 1日兩長者猝死 急症室候診最長8小時
|
-
逾9成基層長者 經濟困難延誤睇中醫 僅4成知醫管局有資助 8成指難預約
|
-
關懷長者 ︳社企義工派福袋為基層長者送暖 免費裝無線設備解決生活疑難
|
關懷長者|百歲長者健康情緒惡化 近半日常需協助 籲善用科技助「以老護老」 - 晴報 - 時事 - 要聞 - D230313
關懷長者|百歲長者健康情緒惡化 近半日常需協助 籲善用科技助「以老護老」 - 晴報 - 時事 - 要聞
全球正經歷高齡海嘯,香港百歲長者數目在10年間升逾5倍,由2011年的1,890人增至2021年的逾1.15萬人,人口比例僅次於日本。 香港百歲老人研究團隊與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於前年
https%3A%2F%2Fskypost.ulifestyle.com.hk%2Farticle%2F3481328%2F%E9%97%9C%E6%87%B7%E9%95%B7%E8%80%85%EF%BD%9C%E7%99%BE%E6%AD%B2%E9%95%B7%E8%80%85%E5%81%A5%E5%BA%B7%E6%83%85%E7%B7%92%E6%83%A1%E5%8C%96%20%20%20%20%20%E8%BF%91%E5%8D%8A%E6%97%A5%E5%B8%B8%E9%9C%80%E5%8D%94%E5%8A%A9%20%20%20%20%E7%B1%B2%E5%96%84%E7%94%A8%E7%A7%91%E6%8A%80%E5%8A%A9%E3%80%8C%E4%BB%A5%E8%80%81%E8%AD%B7%E8%80%81%E3%80%8D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481328/關懷長者-百歲長者健康情緒惡化-近半日常需協助-籲善用科技助-以老護老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480000/3481328/006_1024.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480000/3481328/
時事
要聞
514
3481328
514
503001001
時事 要聞
認知障礙症,認知障礙,輔導,長期病,糖尿病,高血壓,香港,日本,人口
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認知障礙症,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認知障礙,時事,社會民生,輔導,健康醫療,健康問題,長期病,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糖尿病,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高血壓,實體詞,地域及地區,香港,實體詞,地域及地區,日本,時事,社會民生,人口
長者 高齡 以上 香港 金齡 人口 扶抱 社會 科技 關鍵 時刻 嬰兒潮 團隊 中心 低死亡率 滙智 總監 張筱蘭 情況 往往力不 從心
香港樹仁大學 心理學系 助理 教授 劉喜寶 長期 護理 制度 全民
2023-03-13
關懷長者-百歲長者健康情緒惡化-近半日常需協助-籲善用科技助-以老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