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晴報醫療室|港媽食安眠藥 半夜夢遊食水果 醫生拆解失眠警號:患焦慮症

發佈時間: 2023/03/24

失眠是都市人常見問題,而解決失眠有很多方法,當中有人會到藥房買安眠藥服用,以為短期服食就不會造成依賴,但原來仍有機會引起其他問題。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向《晴報》分享一宗個案,一名約40歲的女士飽受失眠困擾,每早起床後總發現廚房垃圾桶離奇出現果皮,其後證實原來是自己常服用安眠藥導致半夜夢遊所致,經求醫後更發現原來她並非單純失眠那麼簡單。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聆聽「腎」訴 三高人士要謹「腎」

{{hket:ul-video id="7837"}}{{/hket:ul-video}}

家中垃圾桶 每早離奇現果皮

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接受《晴報》訪問指,該名女患者與丈夫育有一子,近期卻一直失眠,讓她百思不得其解。於是她到藥房自行配些安眠藥,在服用後失眠問題的確有所紓緩。

然而,這時家中開始出現奇怪的事情,女患者每天早上起床後,都發現廚房垃圾桶內有些果皮,例如木瓜皮、橙皮等。她心想:「明明這個木瓜是我昨天才買,還沒有吃,為甚麼果皮會在垃圾桶呢?」當她問起丈夫及兒子時,他們也表示沒有吃過木瓜,讓她覺得十分不可思議。

直到某天晚上,她的丈夫半夜上洗手間時發現女患者不在床上,而是在大廳吃水果。丈夫當時問道:「你很餓嗎?為甚麼半夜起身吃水果?」不過,女患者當時沒有反應繼續進食,丈夫於是亦沒有理會回房繼續睡覺。

丈夫翌日再問起女患者,但她矢口否認指:「我哪有吃水果?我一覺瞓到天光呢!」丈夫這時開始覺得不妥,兩夫婦細談後於是決定求醫。經初步檢查,相信這是由安眠藥引致的夢遊,因此女患者對夢遊期間所做過的事情完全沒有記憶,醫生當時建議她需停服安眠藥。

兒子升中壓力致患焦慮症

女患者停藥後,家中雖再沒發生「水果奇案」,不過她失眠的問題再次復發,最終只好求醫精神科。張漢奇醫生指,原來女患者的問題並非單純失眠那麼簡單,失眠只是一個表面徵狀。由於女患者全職照顧兒子,兒子又即將升中,令她壓力倍增;加上她本身是容易緊張、焦急的人,最終觸發她患上了焦慮症,而失眠只是焦慮症的其中一個徵狀。

女患者得悉病情後指,以為每個人湊小朋友都是那麼大壓力,會周身骨痛、頸梗膊痛,甚至頭暈、心跳急速。她也以為小朋友快要升中,自己擔心是正常的。張漢奇醫生指,這些林林總總的不適已不屬於普通反應,而是焦慮症的症狀。而當初她服用安眠藥後,對失眠的確有幫助,但卻沒有解決焦慮症的核心病情,手震等身體上的各種不適症狀也沒有處理,導致她服用安眠藥後仍然緊張和焦慮。最後,精神科醫生確診她患上焦慮症,在處方相應的藥物,改善她的情緒和減輕焦慮後,她的失眠問題亦迎刃而解。因此,張漢奇醫生表示:

「所以有失眠問題要注意:第一,不要隨便到藥房買安眠藥,因為可能有很多副作用自己未必了解,例如有機會引起夢遊。第二,要明白失眠可能只是一個徵狀,不能單單用安眠藥去處理,而必須解決核心問題。」

女性患焦慮症風險較高

據本港於2010年至2013年進行的一項全港性精神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女性在所有焦慮症的患病率都較男性的為高,當中以混合焦慮抑鬱症的女性患病率最嚴重,約為8.97%。

綜合衞生署、醫管局資料顯示,恰當的焦慮情緒可保障人身安全,成為生活、學習的動機。當危機消失時,焦慮的感覺亦會下降。但當危機已過,卻仍然持續處於擔心狀態,影響到日常生活,如學習或社交,甚至引起身體不適時,有機會已患上焦慮症,以下5種焦慮症最為常見: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pic_600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1.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2.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3.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4.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5.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6.jpeg"}}{{/hket:inline-image}}

焦慮症的成因與很多因素有關,主要可分為潛伏因素、引發因素及持續因素:

1. 潛伏因素
遺傳、與生俱來的脾性(比較敏感、容易炆憎)、過往的恐懼經歷、習染家長的焦慮

2. 引發因素
生活壓力(如測驗或考試等)、重大的人生轉變(如親友或寵物離世等)、突發意外、藥物影響、突然病重、長期病患、荷爾蒙失調等

3. 持續因素
家長的管教因素(如間接鼓勵子女逃避的習慣;過分嚴厲的管教方法;反覆無常的管教方法)、偏向負面的思考模式、生活失衡、感覺不到親人、朋輩的關愛、支持等

治療焦慮症方面,患者可透過心理治療、藥物治療,或合併兩種療法接受治療。有焦慮症徵狀人士同時亦可從以下方法處理︰

  • 接受焦慮是正常的情緒反應
  • 對自己的抗逆能力要有信心,鼓勵自己逐步勇敢面對害怕的事物或情境
  • 當嘗試面對害怕的事物或情境,無論成功與否,也要欣賞自己
  • 訂立健康均衡的生活模式,每天有充足、優質的休息 / 睡眠時間,每星期亦有定時鬆弛身心的活動、運動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撰文:吳梓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