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失眠煩惱需找出背後成因 新機制安眠藥 減上癮、戒斷風險

發佈時間: 2023/03/29

失眠問題困擾著無數都市人,部份患者不堪「眼光光等天光」,在煩惱下選擇自行購買安眠藥服用,惟部份傳統安眠藥或會造成依賴。有醫生提醒失眠人士,應先嘗試找出導致難以入眠的原因,考慮用藥前亦應先諮詢醫生意見。有精神科醫生指出,在藥物選擇上,現時就有新一代安眠藥,透過抑制保持清醒的神經傳遞物質,幫助患者入眠,適當使用下亦能避免造成「藥物依賴」。

志強(化名)是公司管理層,新冠疫情影響下,公司架構重整,工作及人際關係都令他壓力大增,經常失眠。家庭醫生為他處方安眠藥,以為「有覺好瞓」。可惜,持續使用下藥物逐漸失效,他覺得藥力不足,瞞著醫生自己偷偷去藥房買藥,由每日一粒,大幅增加至每天服用七、八粒。不久,他開始出現頭痛、不吃藥就情緒不穩、行路不穩和手震等「吊癮」症狀。

這種情況持續了近三個月,志強終於自覺,決定向精神科醫生求助。臨床評估後,確認他患上復發性抑鬱症;原來在十多年前,他曾患上抑鬱症,治療下病情受控,卻因最近工作壓力上升、持續失眠加上不當用藥,種種因素影響下致抑鬱症復發。精神科醫生為他處方抗抑鬱藥、鎮靜劑及低劑量安眠藥,助他改善失眠及情緒問題,加上各種心理治療支援,令他精神狀態逐漸從繃緊中平復,與家人及同事間的關係也有改善。

缺醫生監察下自行用藥 或使失眠惡化
何謂失眠?精神科專科醫生黃璐璐表示,一般分為四種情況︰(一)上床超過半小時仍難以入眠;(二)能入睡,但頻頻醒來,難以進入深層睡眠;(三)常於深夜醒來後無法入睡;(四)睡眠質素差,睡醒仍感疲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每星期三次出現以上情況並持續一個月,就可界定為患上失眠。

「誘發失眠的原因眾多,臨床上不少失眠個案與疾病或生活習慣有關,包括情緒問題如抑鬱症、呼吸問題如睡眠窒息症、荷爾蒙問題如甲亢,以及生活及飲食習慣有關,例如常喝咖啡因飲品等,亦有約一成個案的失眠原因不明。」黃醫生說。

黃醫生又指,上述病人志強的個案帶出了兩個重點:第一,失眠應找出病因,對症下藥;第二,部分安眠藥有依賴性,長期服用會上癮,最重要是,不應在沒有醫生處方、監察下自行購買安眠藥服用,否則可能帶來各種反效果及副作用。

新一代安眠藥 作用機制有別傳統藥物
一般而言,傳統安眠藥有分非依賴性和具依賴性兩種,前者包括褪黑激素、抗組織胺和低劑量抗抑鬱藥,有助增進病人睡意;後者則是鎮靜劑和抗焦慮藥,若不跟隨醫生指示服用,會導致上癮,一旦上癮就需要花長時間戒除,期間更會出現「吊癮」症狀。

黃醫生說,近年有新一代安眠藥,藥物作用原理不同,屬於「雙食慾素受體拮抗劑」(Dual Orexin Receptor Antagonist),透過抑制食慾素這種保持清醒的神經傳導物質,幫助病人入睡和維持睡眠狀態。有研究亦發現,新藥不會令病人產生身體依賴性或稱上癮,終止服藥也不會出現戒斷反應,亦即是吊癮症狀。

*備註:黃醫生提醒,應對失眠有多種不同方案,各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按身體狀況與主診醫生討論,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