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自然生態|浸大團隊發現箱形水母新物種 命名「米埔三槳水母」屬中國水域首現

發佈時間: 2023/04/18

米埔自然保護區再添「新成員」,由浸大生物系、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海洋公園及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組成的團隊確認,2020年於米埔一個鹹淡水基圍蝦塘採集到的箱形水母樣本為全新物種,現已命名為「米埔三槳水母」,亦是首次在中國水域發現新種箱形水母,並令全球三槳水母科的物種數目增加至4個。


該種水母最早是由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經理(濕地研究)柯嘉敏發現,她指在2020年5月某日午飯後於保護區內閒逛時,於一個基圍蝦塘發現大量水母,因情況罕見故先獲取樣本檢驗,惟經過外觀以至基因庫比對都與現有的物種不吻合,在米埔管理委員會提出此事後,獲浸大生物系教授邱建文接手跟進,最終獲確認為新品種。
 

水母傘狀體約1.5厘米長    體內4隻角各有3條觸手
 

邱建文指,這款水母傘狀體約1.5厘米長,體內有4隻角、每隻角各有3條觸手,在游泳時可伸展至約10厘米長,且其基部都有一個槳狀結構;成體共有24隻眼晴分布在4方的感覺棒內,當中8隻可成像,其餘16隻只能感光,通入傘狀體內的假緣膜水管則有多條分支,與其他同屬物種不同。

他續稱,團隊檢測基因期間,發現與最近似的「囊狀三槳水母」於3個基因標記上有明顯差異,最高差異率達17.5%,因而確認為新品種,早前已於國際期刊《動物學研究》發表。

海洋公園開始自家繁殖新品種水母

他認為今次發現反映香港以至全中國的海洋生物存在極高多樣性,不排除會在后海灣發現更多這物種。海洋公園透露,園方2021年接觸這品種後已開始自家繁殖,且已有一定成果,日後希望能公開展出,讓市民知道香港仍有很多美麗的物種。

自然生態|越冬斑蝶數量跌1成半 , 深水灣首次錄「清零」, 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歐文瀚

責任編輯 : 陳浩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