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處於腦部發展最後階段,一旦患精神病後果深遠。港大研究發現,年屆15至24歲年輕人有16.6%最少患一種精神疾病,其中患抑鬱的比例達13.7%,發作比率在2020年下半年更一度高達16.4%。惟近四分三人無尋求任何協助。團隊歸納出4大風險領域,提醒即使是不食早餐或手機成癮等看似無傷大雅的壞習慣,都有機會與內在壓力因素扣連,建議年輕人由生活習慣入手,改善精神健康。
港大團隊獲前食衞局委託於2019年5月至2022年7月期間,以流行病學方式隨機抽樣訪問3,340名15至24歲青年,當中16.6%受訪者患上最少一種精神疾病,包括抑鬱、廣泛性焦慮症、驚恐症、躁鬱症及思覺失調;以抑鬱最顯著普遍,比例達13.7%,發作比率在2020年7月至11月期間,更一度高達16.4%。然而,有多達74.1%有精神病的受訪青年,未接受任何形式協助。
負責研究的港大精神醫學講座教授陳友凱解釋,以往曾有病人反映,公營服務輪候時間長達2年,「病人等到無心機」,部分則因經濟困難或不自覺有病,亦有不願接受自己有精神病。
AI或令青年懷疑自我價值
團隊分析多個導致抑鬱發作及其他精神疾病的風險因素,歸納出4大領域,其中有家族精神病史、童年逆境及家庭關係等與精神病有較密切關連,早餐習慣、手機成癮及網絡欺凌等關連性較輕,但陳友凱認為,不能忽視,其中「不食早餐」看似微不足道,惟可能反映少睡眠或睡眠質素差,建議年輕人應盡量建立健康生活習慣,間接改善精神健康,家長、教師以至社會亦可從旁協助,如多作正向鼓勵,協助提升他們的韌力,亦可安排認知行為治療或靜觀練習,避免他們反覆思考帶來壓力的因素,即鑽牛角尖。
陳又提到,Chat GPT等人工智能已可處理搜集及整理資料等較高階的工作,年輕人難免懷疑自我存在價值。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黃仁龍稱,經濟發展與時俱進無可避免,認為要用新思維接觸更多年輕人,認為單靠「開心香港」等限時活動,難提升精神健康,應思考如何落實各項工作及增撥資源,冀政府支持學界作更多跟進研究,識別更多風險因素,提早準備應對一旦未來疫情再爆發及其他大型壓力事件。
記者︰李卓謙
美術:招潤洪
▲港大精神醫學系專職研究員王名彥博士(右)稱,調查雖無特別跟進疫情或移民潮等影響,但相信社會事件亦與個人壓力情況扣連。圖中為陳友凱、左為黃仁龍。(曾耀輝攝)
-
遺愛人間|愛妻猝逝捐器官 港男忍痛按妻遺願救6人 「可以幫人是好事」 |
|
-
The Bobfather 棟篤笑 2023 澳門站|林盛斌憶與薛家燕緣份始於廿年前 Bob挑機家燕姐跳BLACKPINK「花花舞」 |
|
-
好人好事|港爸遺銀包失$5000現金 幸被好心港男拾獲 內藏女兒字條成失而復得關鍵 |
|
-
北上注意|呼吸道疾病蔓延 內地發布口罩新指引 建議9大情況應佩戴 |
|
-
新聞女王丨前主播陳洛鈞稱被認錯係張家妍 剪髮避「撞樣」 網友公投結果係... |
|
-
大埔謀殺案|人妻疑被鋪焗死夫 死者英國回流繼承遺產 被指常拈花惹草嘈交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您也可能喜歡...
-
夜繽紛啟動 4招谷經濟丁財旺 港鐵票5送1 戲飛最平35元 3海濱辦表演
|
-
差價17倍乾髮效果等同 最貴風筒108°C恐傷髮 負離子效果參差 濃度差逾百倍
|
-
餐飲業料整體生意增2成 廠商會冀夜市恒常 派夜消費券
|
-
航空公司遺失行李賠償不一 準則欠透明 首8月61宗投訴 部分涉款逾萬元
|
-
紅雨又來石澳道再塌山泥一度全封 未來兩三日仍有大驟雨雷暴
|
-
公僕聯合招聘6職系包括AO 明起申請 未來2年學士畢業生可考
|
1成半青年患精神病 逾7成無求助 抑鬱比例最多 「不食早餐」也屬徵兆 - 晴報 - 港聞 - 要聞 - D230512
1成半青年患精神病 逾7成無求助 抑鬱比例最多 「不食早餐」也屬徵兆 - 晴報 - 港聞 - 要聞
青少年處於腦部發展最後階段,一旦患精神病後果深遠。港大研究發現,年屆15至24歲年輕人有16.6%最少患一種精神疾病,其中患抑鬱的比例達13.7%,發作比率在2020年下半年更一度高達16.4%。惟近
https%3A%2F%2Fskypost.ulifestyle.com.hk%2Farticle%2F3524559%2F1%E6%88%90%E5%8D%8A%E9%9D%92%E5%B9%B4%E6%82%A3%E7%B2%BE%E7%A5%9E%E7%97%85%20%E9%80%BE7%E6%88%90%E7%84%A1%E6%B1%82%E5%8A%A9%20%E6%8A%91%E9%AC%B1%E6%AF%94%E4%BE%8B%E6%9C%80%E5%A4%9A%20%E3%80%8C%E4%B8%8D%E9%A3%9F%E6%97%A9%E9%A4%90%E3%80%8D%E4%B9%9F%E5%B1%AC%E5%BE%B5%E5%85%86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524559/1成半青年患精神病-逾7成無求助-抑鬱比例最多-不食早餐-也屬徵兆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520000/3524559/20230512JAA002__20230512_L.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520000/3524559/
港聞
要聞
007
3524559
503
503001001
港聞 要聞
健康問題,壓力,精神病,焦慮症,驚恐症,思覺失調,躁鬱症
健康醫療,健康問題,健康醫療,健康養生,壓力,健康醫療,健康問題,精神病,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焦慮症,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驚恐症,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思覺失調,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躁鬱症
精神 年輕人 精神病 因素 早餐 疾病 習慣 風險 手機 團隊 青年 壓力 陳友 工作 比例 病人 經濟 領域 童年 生活 家庭關係 逆境 期間 家族 當中 廣泛性 時間 港大 價值 焦慮症
2023-05-12
1成半青年患精神病-逾7成無求助-抑鬱比例最多-不食早餐-也屬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