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33驗身計劃3成無醫生診斷 被批不理想

發佈時間: 2023/05/16

定期接受身體檢查,有助揪出隱患。惟消委會調查發現,26間體檢機構提供的33個計劃中,約30%無醫生參與診斷,僅由護士、醫護人員、健康助理、放射師或化驗所人員負責檢查;另4間機構提供的5個計劃不包括醫生講解報告。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蕭景威指,缺乏醫生監測及講解並不理想,因檢查可能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需醫生找出端倪跟進;且驗身報告多涉及大量醫學名詞,亦需配合臨床診斷,才能作出有意義分析、評估及建議,應由醫生解讀。

「套餐價」未必最抵私院涵蓋較全面

另「套餐價」未必最抵。消委會指私院體檢表面索價高,但涵蓋較全面。在8項基本檢查項目中,私院及附屬醫療中心提供逾9成的計劃,覆蓋4項或以上的基本項目;但私營醫療機構中,半數只提供1個項目。消委會指,因額外檢查需另付費,若檢查同樣項目,有私營機構計劃在套餐上加購後,總收費實與私院套餐相若;且有2間私營機構標價時,刪除較高價格,再標低價,卻未註明「刪除價」是否打折的意思。

不斷被游說加購項目 投訴人質疑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指,去年56宗關於體檢的投訴中,大部分涉銷售手法及收費爭拗。有個案是投訴人以500元購入52項全身檢查及超聲波檢查服務,但期間職員不斷游說他加2,300元再買超聲波檢查,卻未能解釋2個超聲波項目差別;隨後又指他有前列腺肥大問題,建議再加2,800元驗癌指數,「次次話依家唔做,之後再驗要成萬蚊,令投訴人起疑。」

黃指體檢項目有不同程度潛在危險及副作用,多未必好,建議消費者應先諮詢家庭醫生,避免「驗多或驗少嘢」;且部分計劃針對入職體檢最低要求設計,消費者需了解,不要因低價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