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廣告會根據演算法,投放至合適的用戶,不過墓地廣告恐非人人想看到。一名內地女子的手機去年起不斷彈出墓地廣告,經過9個月長期轟炸,使她患上抑鬱症及焦慮症,意外看到的母親亦情緒受困,最終驟然離世。
同場加映:
管家王|2孩媽媽投身寄養家庭幫人湊B 盼溫暖無依孩子一生
{{hket:ul-video id="8218"}}{{/hket:ul-video}}
綜合內地媒體報道,一名來自湖北武漢50多歲姓李女子,任職於北京一間外資公司,經常要到不同城市出差,去年6月手機突然彈出一則墓地廣告,由於覺得不吉利,直接將訊息刪除,然而隨即又傳來另一則家族墓地廣告。
自從之後,類似的廣告不斷出現,「我打開手機裡多個App,映入眼簾的就是墓地廣告,24小時都有,哪怕是凌晨3點、4點打開也有」。她指廣告主要來自兩間分別位於上海和湖北的墓地,其中一間更被標註為「精選推薦」,形容該處「人氣極佳、社區優選、星標優選」,而且廣告竟無法關閉。
- {{hket:inline-image name="photo.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d0f2-f8409ecfaa4ca232d2be36fdfb4e0be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b35b-18bbd293546505f74136fb1a8b5f23eb.jpg"}}{{/hket:inline-image}}
陷入恐懼患抑鬱 母親憂心過度驟逝
李女連續幾個月都受到墓地廣告「轟炸」,忌諱死亡的她認為太不吉利,漸漸地在心裡留下陰影,經常聯想到喪事,
「我會想很多,晚上在家睡覺,通宵不敢關燈。每次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櫃子,哪怕在路上看到一輛車,都能立刻想到墳墓。」
她決定將廣告截圖,以便日後訴諸法律,未料母親意外看到,自此情緒大受影響,12日後更撒手人寰,「我母親80多歲了,平時身體硬朗,天天打麻將,看到我打印下來的截圖崩潰了,覺得是個不好的兆頭。2022年10月15日看到的,精神狀態一下子就不好了,10月27日就去世了。」李女之後也證實患上重度抑鬱症和焦慮症。
李女起初以為互聯網公司錯誤投送廣告,不過她向多間公司後均獲回覆否認,於是她直接到其中一間位於湖北墓園反映問題,對方則回應指其本身為公益性質的墓地,不可以在網頁上投放廣告,只能做搜索廣告,除非用戶主動搜尋墓地,否則不會主動推薦。經多番查詢後,所有墓地廣告在今年2月起突然消失,至今她仍未清楚廣告來源。
抑鬱症屬腦部疾病
抑鬱症的病徵不只包括持續的情緒低落,還有對事物失去興趣及動力、記憶力衰退、難以熟睡、欠缺食慾、自信心低落以至有自殺念頭等。要有效醫治抑鬱症,最重要是減低生活中的壓力,以及促進大腦受損部位的修復。在這方面,心理治療及抗抑鬱藥都是有效方法。
- {{hket:inline-image name="photo.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_600_600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7_600_600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_600_600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9_600_600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0_600_600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1_600_600_600.jpg"}}{{/hket:inline-image}}
逾4成抑鬱症患者不知病情嚴重程度
全球有數以億計的抑鬱症患者,世界衛生組織更視抑鬱症為世界3大疾病。香港心理衞生會早前調查發現,逾4成抑鬱症患者不知道自己病情的嚴重程度,且有逾6成人因怕受歧視而拒絕向外求助。有過來人認為,患者不應介意向他人道出患病的事實,以令自己正視病情。專家則提醒,如持續情緒低落、集中力下降及出現自殺念頭,應盡快求醫。
- {{hket:inline-image name="photo.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1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2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3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4_600.jpg"}}{{/hket:inline-image}}
拆解5大焦慮症類型
綜合衞生署、醫管局資料,恰當的焦慮情緒可保障人身安全,成為生活、學習的動機。當危機消失時,焦慮的感覺亦會下降。但當危機已過,卻仍然持續處於擔心狀態,影響到日常生活,如學習或社交,甚至引起身體不適時,有機會已患上焦慮症,以下5種焦慮症最為常見:
- {{hket:inline-image name="photo.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5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6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7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8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9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0_600.jpeg"}}{{/hket:inline-image}}
治療焦慮症方面,患者可透過心理治療、藥物治療,或合併兩種療法接受治療。有焦慮症徵狀人士同時亦可從以下方法處理︰
- 接受焦慮是正常的情緒反應
- 對自己的抗逆能力要有信心,鼓勵自己逐步勇敢面對害怕的事物或情境
- 當嘗試面對害怕的事物或情境,無論成功與否,也要欣賞自己
- 訂立健康均衡的生活模式,每天有充足、優質的休息 / 睡眠時間,每星期亦有定時鬆弛身心的活動、運動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