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不少家長投訴孩子經常機不離手,擔心他們會過分沉迷,變成電子遊戲成癮。究竟沉迷打機是否一種精神及心理疾病?目前為止,精神醫學上有兩個廣泛認受的診斷分類基準,分別是《國際疾病分類》(ICD-11)和《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而沉迷電子遊戲現象被收錄於兩個診斷分類基準中。
2013年,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將網絡遊戲障礙加入「有待更多研究」的障礙,暫未定性為一種精神疾病,但亦明確指出診斷有待研究。此手冊列明一個人於12個月內出現以下5個或更多症狀,便符合所提出的遊戲障礙診斷分類基準,包括:1、玩網絡遊戲成為支配活動;2、不玩網遊會構成心理不安、不快及憂慮;3、容許自己投入網遊的時間愈來愈長;4、曾嘗試控制自己不參與網遊但失敗;5、除沉迷網遊外,對原本嗜好及娛樂失去興趣;6、即使知道自己心理及社交問題,仍沉迷網遊;7、向他人隱瞞參與網遊的時間量;8、沉迷網遊來逃避或紓緩負面情緒;9、因沉迷網遊而嚴重影響人際關係、學業或工作。
2019年,ICD-11也被世衞確認,同時新收錄遊戲障礙4個診斷分類基準:1、對遊戲節制力有明顯缺損;2、遊戲成為生活中最優先順序,超越其他興趣與活動;3、就算發生負面後果,仍持續或更沉迷;4、玩遊戲的嚴重程度,足以導致個人、家庭、社交、教育、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有明顯缺損,情況持續最少12個月。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現今社會往往將不符合社會標準的行為統稱為「病」,但研究指實際只有約5%的人達到臨床標準,所以大部分喜歡打機的孩子都不是有精神或心理問題,診斷還是交給精神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吧!
(本欄逢周四刊登)
撰文:
梁重皿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臨床心理學家
欄名: 心晴百態
-
不良飲食|33歲男超頭痛 揭血壓爆標腦出血 醫生:慳錢食罐頭致一問題惹禍 |
|
-
腦退化|中大推 「腦智同護」服務車 助識別早期阿茲海默症 60至80歲免費評估【停泊地點+預約方法】 |
|
-
搖籃凡世丨廖子妤奪獎後衣錦還鄉為新片開鏡 苦練馬來西亞口音:感覺熟悉又陌生 |
|
-
中秋尋親|年幼家貧被送養 68歲婦尋親生父母:放下怨恨不怪責 |
|
-
你好,我的大夫︳關嘉敏演痙攣患者靠苦練加幻想 床上練抽搐動作嚇親屋企人 |
|
-
健康新女性|左乳暈現小硬塊 32歲女揭患乳癌二期 親述治療過程:不需強迫自己勇敢 |
|
-
-
脈衝場消融術治療房顫新趨勢 手術時間短 適合年老患者 |
|
-
發放正能量 為精神健康打氣 多關懷 多鼓勵 抑鬱症不再可怕 |
|
-
捐助「愛心滿東華」免費醫療服務計劃 為貧病者重拾健康 |
|
-
心房顫動易致中風 新型薄血藥兼備「解藥」 助止血應急 |
|
-
-
對付暗瘡有竅門認清有效成份 新型藥膏助紓緩身體暗瘡 |
|
-
您也可能喜歡...
-
Johnnie Walker × 利苑 美酒配月餅
|
電子遊戲成癮 - 晴報 - 生活副刊 - 健康 - D230525
晴報,梁重皿,心晴百態,生活副刊
電子遊戲成癮 - 晴報 - 生活副刊 - 健康
近年不少家長投訴孩子經常機不離手,擔心他們會過分沉迷,變成電子遊戲成癮。究竟沉迷打機是否一種精神及心理疾病?目前為止,精神醫學上有兩個廣泛認受的診斷分類基準,分別是《國際疾病分類》(ICD-11)和《
https%3A%2F%2Fskypost.ulifestyle.com.hk%2Farticle%2F3533676%2F%E9%9B%BB%E5%AD%90%E9%81%8A%E6%88%B2%E6%88%90%E7%99%AE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533676/電子遊戲成癮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seo/503.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530000/3533676/
生活副刊
健康
007
3533676
503
514003
生活副刊 健康
健康
遊戲 精神 迷網 分類 基準 心理 疾病 障礙 手冊 網遊 孩子 電子 社交 統計 問題 網絡 興趣 標準 教育 職業 功能 活動 國際 症狀 負面 家庭 現象 人際 關係 學業
2023-05-25
電子遊戲成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