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晴報醫療室|嗜甜老父患「糖尿心」 不滿女兒禁吃甜品拒進食 醫生拆解糖尿引發心臟病嚴重後果

發佈時間: 2023/06/09

味覺會隨年紀退化,因此不少長者在飲食上會越食越「重口味」,埋下患上糖尿病及心臟病的伏線。港大心臟科名譽助理教授、心臟科專科醫生陳麒尹向《晴報》講述一宗病例,一名八旬伯伯非常愛吃甜品,但嗜甜的飲食習慣卻讓他患上嚴重糖尿病,更引發「糖尿心」問題,心血管堵塞;即使吃一小塊Tiramisu亦足以令血糖飆升,因而被女兒嚴控飲食,禁吃甜品,兩父女關係因而屢起磨擦。伯伯其後再受病情影響,輕微中風,導致吞嚥也出現困難,連控制血糖的藥丸亦難以吞下,病情堪憂。

同場加映:

Healthy Life|想身體內外變靚減經痛?黃佩霞教1套瑜伽動作保持年輕

{{hket:ul-video id="8354"}}{{/hket:ul-video}}

味覺退化 口味越吃越重

港大心臟科名譽助理教授、心臟科專科醫生陳麒尹表示,該名伯伯本身相當「識食」,愛吃可樂、黑朱古力、豬手、牛腩及Tiramisu等食物,加上他年事已高,味覺開始退化,導致他飲食上的口味越吃越重,身體響起警號。當中以糖尿問題最為嚴重,其糖尿病情更引發他膽固醇超標、心血管堵塞、血壓高、高尿酸、輕微中風等問題。家人因此開始限制其「重口味」的飲食習慣,但伯伯的血糖始終未見好轉,反而情緒上更加抑鬱,飲食上欠胃口「落晒形」,他的女兒因非常擔憂父親情況故特來求醫。

經初步檢查發現,伯伯的空腹血糖值大約8度,視乎其三餐中所進食的食物,其餐後血糖值可達14度-21度,血糖值相當高。據世界衞生組織定義,空腹(禁食8小時或以上)血糖值等如或高於7.0度(mmol/L),或餐後2小時的血糖值等如或高於11.1度(mmol/L)便可視為患上糖尿病。因此,陳醫生當時為伯伯開出4種糖尿藥物,「基本上可開的藥都已全開」,伯伯的血糖仍然沒受控。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pic_600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3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3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3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3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3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35.jpg"}}{{/hket:inline-image}}

吃小塊Tiramisu 血糖亦飆升

陳醫生坦言,伯伯與女兒因此為病情而在診症室屢起磨擦如家變般,女兒要求伯伯需每日「篤5次手指(驗血糖)」監測血糖情況,不斷強調:「都係為你身體好」、「都係想你健康啲,長命啲」。但伯伯堅拒不肯,甚至還曾大哭起來。因為他覺得無法再吃自己喜歡的食物,即使偶爾獲准可吃最愛的Tiramisu,也僅被分得一小塊如麻將般大小的分量,偏偏這分量卻足已令他血糖大幅飆升。

伯伯從此需禁食甜品,肉類亦不能多吃,口味更加只能清淡,讓他大感生無可戀,胃口大減,甚至拒絕進食,導致他體內的蛋白水平甚至一般人還要低,身體出現營養失調的情況。一場大病令老父抑鬱、女兒勞氣,父女關係降至冰點。

雪上加霜的是,伯伯其後再出現一次輕微中風,令他吞嚥出現困難,連過去用作控制血糖的藥丸也無法吞下。當時他的糖化血色素由過去的8.3度升至8.9度,但他的食量已比過去少,因此可以判斷其胰臟功能已喪失得七七八八。陳醫生指,糖化血色素每升1度,其心血管病風險可增10%,因此幾乎可肯定伯伯未來病情不止中風般簡單,而是會出現「糖尿心」,即由糖尿病所導致的心臟病,包括冠心病、心臟衰竭等,足以致命,故建議伯伯需接受胰島素治療,暫停口服藥物療程。

在接受胰島素注射治療後,伯伯的餐後血糖情況隨即大幅度受控,在飲食上雖仍要節制,但至少可無需如以往般嚴格,可偶爾淺嚐心愛的甜品,讓他胃口好轉重拾食慾,身體營養回復均衡。女兒亦樂見伯伯身體好轉,父女言歸於好。

  • {{hket:inline-image name="02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7.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8.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9.jpg"}}{{/hket:inline-image}}

糖尿病破壞神經線 患者難察覺症狀

據衞生署資料顯示,現時全港約有70多萬人患有糖尿病,即每10人就有一人是患者。據國際糖尿病聯盟估計,到了2030年,香港的糖尿病患者,將增至92萬人,且患者有年輕化趨勢。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不過陳醫生指糖尿病患者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至4倍。因為長期血糖偏高會加速血管粥樣硬化,令血管收窄,繼而阻塞血管,誘發各種心血管疾病,這種由糖尿病引發的心血管疾病均可視為「糖尿心」。

相比一般心血管疾病會導致個別血管或冠狀動脈出現粥樣斑塊或收窄,陳醫生表示「糖尿心」的病情相對複雜,可導致多條血管或冠狀動脈同時出現粥樣斑塊或收窄情況,在進行「通波仔」手術的難度亦會比一般心血管疾病高。此外,糖尿病亦會破壞神經線,導致患者對「糖尿心」的症狀敏感度下降,未能及早發現疾病先兆。陳醫生建議,維持穩定的血糖水平對患者非常重要,因血糖波幅大能夠破壞血管,患者的糖化血色素水平應降至7%以下方可視為受控。

在生活及飲食習慣方面,陳醫生亦建議患者要採取「三低一高」的飲食方式,即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同時少吃甜點、碳水化合物等,以及勤做運動。患者亦要定期監測血糖及依時複診,讓醫生可適時調整最適合的治療策略。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撰文:吳梓楓

↓【晴報 睇住賞 – 送5部德國寶全新Ultra Slim負離子速乾風筒】↓

↓ 吹髮新體驗 速乾護髮不手軟↓

卡樂B激量裝薯片!蜜糖烤雞翼味 / 茄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