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認為年輕人有氣有力,應外出工作自食其力。內地一名40歲男子為照顧病母向公司請假,母親病癒後卻毅然辭職,放棄約2.2萬港元月薪,成為「全職兒子」,父母卻毫不介意,甚至每月給他約6,000港元零用錢,直言「不忍心看到他那麼痛苦」。
同場加映:
管家王|二手傢俬店公開定價準則 老闆揭秘:全新都唔一定收!
逆子弒親 ︳認知障礙父求帶往如廁,日本60歲啃老男睇動畫被打斷,狠殺雙親判決出爐,詳情即睇:【下一頁】
綜合內媒報道,最近「全職兒女」的話題引起網民關注,有記者訪問數名「全職兒女」的父母,以了解他們的看法和背後成因。
其中有一名68歲的張女士,獨生子李昊(化名)今年40歲,原本在上海有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月薪約2萬元(人民幣.下同,約2.2萬港元)。至6年前母親得重病,兒子為照顧她斷斷續續請了近2個月假。母親病癒後,他回公司上班沒多久就辭職,成為「全職兒子」,對此母親表示:
「當年我是反對他辭職的,他的工作曾經是我的驕傲。但是他的工作壓力太大了,上海生活成本也高,不忍心看到他那麼痛苦,就隨他了。」
2年找不到工作
辭職後,兒子也曾積極尋找工作,但礙於有2年的「競業限制」,亦即離職後一段時間內不得受聘於同一行業其他公司。他有一段時間無法工作,2年過後其搵工熱情已然退卻,如今成為百分百的「全職兒子」。
每天早上,他會替父母煮早餐,然後打掃家居,接著煮午飯和晚飯,除此之外,其餘都是他的自由時間,他會炒股、運動、看書,每天晚上會陪父母散步、放狗。
父母每月有約1.1萬元(約1.2萬港元)退休金,二人每月會「補貼」兒子5,500元(約6,000港元)。兒子不管食住都是在父母家,使費較低,繳付「社保」後仍有存款,他表示「以前月入2萬(約2.2萬港元)在上海當『月光族』,現在需求和慾望都放低了,反而有了存款」。母親則指,除了擔心兒子找不到另一半,「我們家的情況其實還挺讓人羨慕的」,
「但單身有單身的幸福,只要內心接受了,我比大部分空巢老人(註︰缺乏子女照顧的老人)可幸福太多了!」
碩士生女兒回國失業
周先生的女兒畢業於美國一間知名大學,擁碩士學位。2021年,由於疫情和父母建議,本來想一直留在國外的女兒決定回國,結果面臨失業。
周女在國外曾有一份任職半年的工作,當時月入4,300美元(約3.4萬港元)。回國後她期望月薪不會低於這個數字,但一直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父親不希望她太心急,於是跟她口頭協議,只要她在家陪伴父母、幫忙做家務,便會給她1萬元(約1.1萬港元)月薪。
這2年間女兒曾找到2份工作,但因待遇、公司文化等原因辭職。父親形容女兒一直很努力,每天除了做家務就是學習,認為她非常上進。惟有親戚不解身為碩士生的女兒為何待業在家,勸她降低標準找工作,亦有人為她介紹工作。對此,女兒指最近很多人向她催婚、催工作,她為躲避這些聲音,打算今年去考公務員。
兒子辭職照顧病父
另有一名66歲的陳先生,妻子在6年前病逝,他亦生了一場大病,接受2次手術。兒子本來在南京工作,事業小有起色,母親去世後,他暫停在南京的生意,回寧波陪伴父親,原本只打算待3、4個月,但後來父親確診咽喉癌,他乾脆結束南京的生意,專心在醫院照顧父親。
後來父親身體慢慢好轉,兒子重新去找工作,並在寧波一間物流公司任職,收入雖不如從前,但起碼跟父親同住毋須交租。3年前父親身體再次出狀況,當時醫生也不抱希望,兒子為照顧老父只好向公司請假,照顧父親至術後康復。
後來因疫情等原因,公司調整業務,兒子乾脆辭職在家專心照顧父親,「他當時說要辭職,我是覺得沒必要,不過後來護工也難找,我的身體確實要有人照顧,醫生雖然覺得希望不大,但我目前感覺都還不錯,確實少不了兒子一直以來的精心照顧」。
如今家庭開支都是靠父親每月8,000多元(約8,800港元)的退休金支付,近年兒子也會利用以前做生意的渠道,跟友人一起辦社區團購,父親指最希望都是兒子早日成家。
做「全職兒女」冷暖自知
寧波心理諮詢師孫媛媛認為,在外人眼中「全職兒女」毋須工作,但其實冷暖自知。「全職兒女」跟父母長時間同住,也可能因價值觀、生活習慣等造成家庭矛盾。另外,「全職兒女」家庭有機會受到親戚冷眼或不理解,這些都是壓力,然而壓力和困難在網上都被掩蓋。
她指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對「全職兒女」現象的美化,而忽視背後的社會因素,包括年輕人面對的社會壓力、社會老齡化,以及家庭、職場之間的平衡等,建議政府建立健全老年照顧和殘疾協助等公共系統,讓年輕人在外打拚時沒有後顧之憂;家庭也應建立更和諧的氛圍,家庭成員互相理解,給予年輕人獨立面對生活的勇氣。
啃老族 ︳單親媽為兩子女20年來從不放假,廢青大仔每日打機拒返全職,詳情即睇:【下一頁】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撰文:蘇麗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