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器官捐贈|聚會時突腦出血昏迷 35歲男腦幹衰竭遺愛人間 捐心肺肝腸腎救人助7家庭重生

發佈時間: 2023/06/29

台灣一名35歲男子早前與朋友聚會期間突昏倒,經送院搶救後因腦幹衰竭一直昏迷。經過院方的溝通,家屬決定忍痛捐出他的全身器官,最終成功讓7名受贈者及其家庭得以重獲重生。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脂肪肝能否逆轉有3大關鍵?醫生教改善3大飲食+生活習慣

{{hket:ul-video id="8528"}}{{/hket:ul-video}}

醫生:捐贈者家屬的情緒輔導非常重要

綜合台媒報道,35歲的彭先生某天與朋友聚會時,突然失去意識昏倒,送醫檢查證實患上自發性小腦出血及腦室出血壓迫腦幹。經救治後,他仍因腦幹衰竭呈現重度昏迷。

在院方器官捐贈小組及社工與家屬溝通器官捐贈理念,並取得彭先生的父母同意後,便緊急啟動器官捐贈流程,彭先生最終共捐出心臟、肺臟、肝臟、小腸及兩個腎臟,共幫助7名受贈者及其家庭得以重生。

社工師張文馨表示,民眾對生死議題較為抗拒不願多談,常被認為觸霉頭,甚至直接轉身離去。但隨生命教育普及,器官捐贈不再是禁忌話題,且願意多跟醫院社工了解相關資訊,遺愛人間的想法逐漸萌芽。

台灣雙和醫院器官捐贈移植委員暨醫療副院長劉燦宏醫生指,除醫護專業與社工人員器官捐贈的推廣教育訓練,器官捐贈者家屬的悲傷輔導與陪伴也非常重要。近年當局針對器官捐贈陸續推出優化政策,讓器官捐贈觀念昇華,成為不只是協助別人,更可庇蔭家人的良好美意。

腦中風4大先兆

據了解,「出血性中風」因出血部位不同,區分為腦內出血及蜘蛛膜下腔出血。早陣子,本港腦神經科盧文偉醫生接受《晴報》訪問時,指出腦中風分為兩種,分別是「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前者俗稱為「腦出血」或「爆血管」,成因包括腦血管天生較脆弱、腦血管畸形,或高血壓令血管爆裂,不同年齡層均有機會患上「出血性中風」;而後者的高危因素則為三高、長期吸煙或酗酒,這些因素都會增加血栓形成的機會,令腦部血管被堵塞,從而患上「缺血性中風」。

盧醫生又提醒,出現以下任何一點都可能是「腦中風」警號: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pic_600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4.jpg"}}{{/hket:inline-image}}

中風120口訣

臨床上,中風急救有3小時的「黃金時間」,越早救治,才有可能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所以早期識別尤為重要,需在5分鐘內準確辨別,記住「中風120」口訣,關鍵時刻能救命:

  • {{hket:inline-image name="2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7.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8.jpg"}}{{/hket:inline-image}}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