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腳臭煩惱|腳底現凹洞似蟲咬? 30歲男嚴重腳臭以為香港腳 醫生揭真正病因:腳汗多高危|附3招防腳臭

發佈時間: 2023/07/09

夏天來臨,身上容易散發汗臭味。台灣一名男子腳臭問題嚴重,即使穿鞋仍無法遮擋臭味,求醫後確診為「掌蹠蠹蝕症」。醫生指出,這種病常與香港腳混淆,但不同之處是腳底會出現一個個蟲咬似的凹洞,夾雜著腐壞食物的惡臭;他又分享3大足部保養貼士,多汗人士在夏天要多加留意。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球場「軍醫」是物理治療師? 拆解即場為運動員急救流程

{{hket:ul-video id="8577"}}{{/hket:ul-video}}

台灣皮膚科醫生陳昱璁近日在其Facebook專頁分享病例,指一名30歲出頭的男子前來求診,對方剛坐下,「我似乎就察覺到了空氣中瀰漫著一種『特殊的氣味』,也隱約知道他的來意。」果不其然,對方一坐下來就直言其腳臭問題,已經嚴重到連自己都受不了,即使塗香港腳藥膏也無效。

當男子脫鞋後,陳醫生看了一眼就問對方平時是否腳汗多。男子馬上回答「對」,指自己因為剛轉職做電纜工程師,平常要穿橡膠鞋,鞋子密不透風,「一整天下來情況只有變本加厲」。對此,陳醫生診斷男子所患的為「毒襪子症候群」(Toxic sock syndrome),安撫對方此病並不難治。

(↓*慎入*↓)

  • {{hket:inline-image name="WhatsA_600_600_600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00000.jpg"}}{{/hket:inline-image}}

腳皮被「分解」現凹洞 散發腐臭

陳醫生解釋,「毒襪子症候群」其實是「掌蹠蠹蝕症」的俗稱,又稱為「凹陷性角質溶解症」,患者腳上會呈現像是被蟲咬的凹洞。然而,這些凹洞並非由蟲吃出來的,也非被造成香港腳的黴菌所引起,而是因常常穿不透氣的鞋子,導致腳掌一直處於潮濕悶熱狀態;一些存在於腳上的棒狀桿菌或微小球菌繁殖後,會產生蛋白酶分解腳皮,因而產生一個個小凹洞。此病好發於軍人、運動員、學生、長期穿包頭密封鞋等容易流腳汗的人士。

而發出難聞氣味的原因,是當細菌蛋白酶分解腳皮後會產生「硫化物」,常見硫化物氣味就如自然界的硫磺、腐敗的食物、漏煤氣的味道等。由於人對硫化物的氣味很敏感,因此即使是隔著鞋子,仍能聞得到惡臭。

陳醫生又指,要治療「掌蹠蠹蝕症」並不困難,患者可以外用抗生素藥膏來治療,例如常見的青春痘藥膏「克林霉素」(Clindamycin)、紅黴素眼藥膏(Erythromycin),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而上述個案便是處方了外用藥膏治療;假使外用藥膏無效,醫生會改為口服抗生素。只要抑制表皮細菌生長,自然就不會產生「臭氣」。

3大貼士防腳臭

陳醫生提出,容易腳臭的人可以遵從以下3個保養貼士,減低患上「掌蹠蠹蝕症」和香港腳的機會:

  • {{hket:inline-image name="CP4-0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P4-0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P4-0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P4-04.jpg"}}{{/hket:inline-image}}

 

  • 時常保持腳部乾爽,可穿透氣通風的鞋子和吸汗力強的棉襪,或是多帶幾雙襪子做替換。
  • 使用止汗劑、鞋蜜粉,抑制出汗情況。
  • 洗澡、運動、下雨淋濕後,趕緊將腳底擦乾和吹乾。

掌蹠蠹蝕症與香港腳易混淆

至於如何分辨「掌蹠蠹蝕症」和香港腳,陳醫生表示,外觀上來說,「掌蹠蠹蝕症」的皮膚會有多個小凹洞,香港腳則是以皮膚脫屑為主要表現;前者是細菌感染,後者則是黴菌感染。他指兩者治療方式大不同,建議要到皮膚科諮詢,方能獲得適當治療;又提醒夏天又濕又悶,大家可適度加強皮膚清潔保養,除了避免細菌滋生,也能大幅減少產生異味分子。

台灣皮膚科醫生蔡逸姍亦曾在媒體訪問中表示,不少人誤以為「腳臭就是香港腳」。她指出,掌蹠蠹蝕症及香港腳有以下分別,出現類似情形應先就醫,確診後接受外用抗生素藥膏或藥水治療,切勿自行浸泡醋水;由於汗水會提供細菌良好的生長環境,除了治療藥物外,亦可搭配使用強效止汗劑、勤換鞋襪或穿強吸汗力的棉襪,保持乾爽,治療效果更佳。

掌蹠蠹蝕症

  • 細菌感染
  • 小圓點凹陷容易出現於腳趾、腳跟及腳掌前半部

香港腳

  • 黴菌感染
  • 腳底皮膚大多會脫皮或是發癢
  • 病灶不僅侷限於腳底承受壓力的部位,常分布於腳縫

文章內容獲「陳昱璁皮膚科醫師」授權刊登。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撰文:黃堯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