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對抗銀屑病 抑制發炎因子 及早治療 生物製劑療效最大化

發佈時間: 2023/08/08

一直以來,銀屑病都被視為難以穩定控制的疾病,直至針對性的藥物如生物製劑陸續面世,有效應對中等至嚴重程度病情,治療效果逐漸得到肯定。有皮膚科專科醫生指出,若希望將生物製劑的療效最大化,建議銀屑病患者盡可能在發病頭一、兩年內用藥,配合生活習慣的改善(例如戒煙戒酒等),將病情的活躍程度大大減低。

大學法律系畢業的張先生(化名)事業剛起步,就確診患上銀屑病。他憶述,當時突然全身長滿紅疹,伴隨著關節疼痛及晨僵等症狀,每次外出見客,都需要承受對方的奇異目光。他擔心病情對事業帶來負面影響,在發病未夠一年內,依從主診醫生建議,開始生物製劑治療,用藥後兩至三個月,皮疹及關節共病等症狀大有改善,令他重拾自信,工作重回正軌。

注意共病 免身體器官受損
皮膚科專科陳俊彥醫生指出,像張先生這類中至嚴重程度的銀屑病個案,大約佔整體病例一成,雖然比例較低,但其實病情對患者的影響甚大,除了紅疹皮屑等病徵,更會出現銀屑病關節炎、心悸、血壓不穩等共病,如無妥善處理,更有機會併發紅皮症。

以往,針對中等至嚴重程度病情,治療會以照紫外線燈及口服免疫系統藥物為主,目的是抑制過份活躍的免疫系統,惟這類治療成效並不算最理想,後者更有機會影響免疫力及肝、腎功能,特別在疫情期間,使用量較以前為少。不過,隨著醫學界對銀屑病的發病機制加深,如今用藥就更為精準,療效更佳。

生物製劑 助長遠穩定病情
「生物製劑就好像標準藥物,具針對性,我們知道一些發炎因子例如腫瘤壞死因子(TNF)、白細胞介素17及23等,會攻擊患者的皮膚,只要用藥直接中和這些發炎因子,便能抑制炎症,而且這類藥物對免疫系統的影響較低,安全性高,部份生物製劑例如白細胞介素抑制劑(IL-23)每隔兩至三個月注射一次,對患者來說相對方便。」

陳醫生說,醫學界會透過PASI這個指標,衡量銀屑病皮疹佔身體的比例、紅腫範圍、皮屑厚度及褪皮情況等,從而評估治療成效,而不少患者用藥後可以達至PASI 90,即病徵達到九成改善,少部份甚至去到PASI 100完全緩解狀態。

不過,陳醫生指,即使生物製劑治療的效果顯著,醫生亦需要先確定患者沒有其他隱性感染,例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愛滋病等,才可用藥。他補充,病情中至嚴重程度患者如能在發病頭一、兩年內用藥,越能盡早中斷發炎訊號,療效相對較高,整體長遠效果更佳,同時也要減少吸煙飲酒,多搽潤膚膏,從多方面應對情病情。

備注︰陳俊彥醫生提醒,治療銀屑病有多種不同方案,各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主診醫生討論,再按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病情、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hket:inline-image name="1.jpg"}}{{/hket:inline-image}}

皮膚科專科陳俊彥醫生